教給兒童一些觀察的方法。具體的觀察方法很多,常用的觀察方法有以下幾種:(1)順序觀察。就是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按一定順序去觀察。對象不同,要求不同,觀察的方法也不同。如觀察一些實臉現(xiàn)象,往往采用從中心向周圍的主次程序法,觀察一種植物、動物或一個物體,往往采用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的分析綜合法;觀察一條大街或大自然的一角,常常采用由近及遠或由遠及近的方位程序法?梢园凑諒念^到尾、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東到西、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等的空間順序去觀察,也可以按照事物發(fā)展的時間順序(如開頭一中間一結(jié)果)去觀察。這樣可使兒童的觀察有條不紊,既能分析,又能綜合;既能抓住主要方面,又不忽略次要方面,從根本上提高觀察能力。
(2)特征觀察。就是對觀察物的主要特征或某一方面的特征進行相對靜止的觀察。任何事物都有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主要特征,只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進行觀察,才能認識所要觀察的對象。事物的有些特征是明顯的外露的,兒童容易抓住,有些特征則不明顯不外露,他們不容易抓住。因此,觀察時要注意觀察事物的主要特征,這是認識觀察物的起點。比如觀察鴨子,特別要注意觀察鴨子的嘴形和腳蹼,這是鴨子外形的一個重要特征,而這一特征正是孩子容易忽視的。
(3)比較觀察。就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觀察,比較它們的異同點。這種觀察是在兒童認識一定數(shù)量的事物和掌握一定韻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比較觀察的目的在于辨認事物之間的相同處、相似處和不同處,從而更清楚、準確地認識它們,比如,把未和末,天和夭,田和由,甲和申,己、已和巳等分別進行比較、辨認,才更容易掌握這些形近字。
(4)追蹤觀察,就是觀察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它也叫縱向觀察或長期觀察,其目的是弄清事物的來龍去脈,追蹤觀察的對象應該是兒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比如,觀察天氣變化、季節(jié)變化、植物的生長過程和小動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等。
(5)探索性觀索。任何觀察都具有探索的性質(zhì),但探索性觀察更具有探索事物奧秘的意義。它所要觀察的不是事物的本身和外表,而是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相互轉(zhuǎn)化及其發(fā)展變化的原因和結(jié)果等。這種聯(lián)系、轉(zhuǎn)化、原因和結(jié)果等往往比較隱蔽,不是光靠人的直觀可以認識的,而是借助于思考,透過現(xiàn)象抓住本質(zhì),揭示事物的奧秘。當然,要讓兒童探索深奧的原理是困難的,但讓他們探索比較容易和淺顯的奧秘還是可能的,而且也是符合他們自己的愿望的。比如,兒童常提“這是為什么”、“那是為什么”,等間題,就是他們探索奧秘的愿望的具體表現(xiàn),平時對孩子所提出的問題,可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探索,如天津市楊柳青青西道小學三年級學生焦滌非的父母就是這樣做的。從這些就可以給孩子提供很多的觀察的方法。父母要在平時多觀察,給小孩子帶來多的條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12870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