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詳解寶寶的觀察時期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前言:每一個小孩子從出生起,就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的心理,他們會用自己的一些方式來接觸陌生的事物,用自己的方式來了解這個未知的世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孩子的觀察時期,與孩子一起感知世界的奇妙!

  【4個月的依依成看到很多奇妙的東西】

  我已經四個月了,大家都說我有一雙亮晶晶的大眼睛。別看我每天都只能躺著,連坐都不會,可是我卻用我的這雙大眼睛看到了很多很多奇妙的東西。

一 光最奇妙

  每天醒來,我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等著媽媽過來對我說“寶貝,你醒了!”然后俯下身來親親我,再走到窗戶邊上,拉開窗簾,讓陽光照射進屋子。我喜歡躺在床上,看著那一縷陽光照進來,整個屋子都變得亮堂堂的,真溫暖啊!而且很奇怪,如果拉上窗簾,陽光就會不見了,再拉開,陽光就又照進來了。真有趣,不是嗎?這可是我觀察了好久才得出的結論。

  可是今天早上我醒來,媽媽對我說“寶貝,你醒了!”,然后就直接抱起我親親,再要喂我吃奶時,我不樂意了,我還沒見到陽光呢!窗簾還沒拉開呢!我想提醒媽媽,可是我卻說不出來,只好一直哭一直哭,扭著身子不愿意吃奶。媽媽抱著我又是哄又是親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最后看到我一直盯著窗戶的方向看,她這才恍然大悟,趕緊抱著我來到了窗戶邊上,抓著我的小手,一起把窗簾拉開。瞧,陽光就照在我身上了,好開心啊!我又咯咯地笑了!

  抽文:如果拉上窗簾,陽光就會不見了,再拉開,陽光就又照進來了。真有趣,不是嗎?這可是我觀察了好久才得出的結論。

  愛心提醒:3-4個月的寶寶可以對熟悉的物品產生認知感。

  3-4個月的寶寶已經有區(qū)別顏色的能力,能夠注視周圍環(huán)境中移動的物品,也可以對熟悉的物品產生認知感。

  依依媽媽可以在寶寶面前移動顏色鮮艷的玩具引起她的追視,搖晃會響的玩具(撥浪鼓、鈴鐺、沙錘)吸引她的注意等活動來鍛煉依依最初的專注力,還可以用手電筒等在她面前制造光影的效果讓依依感知光的奇妙。

  編后:保護好寶寶的感官

  寶寶的感官在不斷地積極探索這個世界,而感官的健康發(fā)展,是提高其觀察力不可缺少的生理條件,寶寶看需要眼睛,聽需要耳朵,聞需要鼻子,嘗需要嘴,摸需要手……感官是寶寶完成感知探索活動的工具,因此,保護寶寶感官的健康,防止發(fā)生缺陷和出現危險,是非常重要的。

  【10個月的小麥愛照鏡子】

  我已經10個月了,最近我有一個新的愛好,就是照鏡子,還愛對著鏡子傻笑。媽媽總說看我這么小就愛臭美啦。我可不知道臭美是什么,我就是覺得很喜歡鏡子那頭兒的小朋友,想和她一起玩。

  一、鏡子里有個小朋友

  媽媽給我買了個健身架,上面掛著好多好多小玩具,其中有一個我最喜歡,看起來亮晶晶的,媽媽告訴我那叫做“鏡子”。我抓著鏡子看啊看,忽然看到里面有一個小朋友,就象我常常抱著的布娃娃一樣可愛,還常常會沖著我笑,真有趣啊。我也沖著這個小朋友笑,然后就看到小朋友笑得更開心了。我真喜歡這個新朋友。

  媽媽告訴過我,和別人打招呼時要握握手,那我就和這個新朋友握握手吧,可是,我怎么每次伸出手,都碰不到這個小朋友呢?真是奇怪啊,難道小朋友走了?再看看鏡子,小朋友還在啊,可是怎么就是碰不到呢?奇怪奇怪,真奇怪……不過,媽媽為什么在旁邊笑得樂不可支呢?我更奇怪了……

  抽文:自從媽媽告訴我,鏡子里的小朋友就是我之后,我就更愛照鏡子了,每次看到鏡子里的我,我都會笑瞇瞇地看了又看。

  愛心提醒: 寶寶照鏡子有助觸覺發(fā)育

 。保皞月的小麥已經對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很感興趣啦,而且最初還不能意識到鏡子里的孩子就是自己,出于好奇他會用手去摸鏡子里的孩子,并用手拍打鏡子;為吸引“對方”的注意,他還會模仿鏡子里孩子的動作。這些動作可以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還能促進他們覺、觸覺、聽覺的發(fā)育。

  編后:照鏡子也是對環(huán)境的探索

  寶寶開始看鏡子里的形象,媽媽千萬不要覺得寶寶是在“臭美”。有的嬰兒通過看鏡子里的自己,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會對著鏡子里的自己發(fā)笑。父母可以在寶寶的臉上沾一粒飯粒,或是改變一下發(fā)型,以此來判斷寶寶的觀察力如何,以及是否已經有了自我的認識。

【18個月的果果是認物高手】

  我喜歡觀察,喜歡看著身邊變化的事物,別看我小,別以為我什么都不懂,其實,我一直在用我的眼睛來認識這個世界呢。而我最喜歡的,就是看媽媽給我買的認物書,從這兒,我能學到很多很多。

  一、這是指甲剪嗎?

  媽媽給我買了很多認物書和掛圖,我常常會自己坐在認物書或是掛圖前,看著那一張張鮮艷漂亮的圖案。有一天,我忽然發(fā)現陽臺有一個白色的小東西,簡直就和認物書上的指甲剪一模一樣。媽媽說過指甲剪是用來剪指甲的,于是我坐在地上,拿起了這個“指甲剪”,掰著小腳丫,認真地開始“剪”起指甲。這時候媽媽過來一看,哈哈大笑地說“寶貝,這是晾衣服的夾子,可不是指甲剪!”哦,原來是夾子啊,我說怎么一直剪不了指甲呢。正有些沮喪,媽媽又開始表揚我了:“寶貝真有想象力,如果不是你,媽媽還真沒想過這個夾子長得這么象指甲剪呢!”呵呵,這樣都能被表揚?想象力,是個什么東西呢?

  抽文:這不是媽媽平常穿的拖鞋嗎?怎么被外婆穿走啦?我趕緊指著鞋子說:“這是媽媽的,要還給媽媽穿!

  愛心提醒:給寶寶足夠的觀察空間

  寶寶對周圍的一切和初次接觸到的事物都會充滿好奇心,剛回走路的孩子看到新奇的東西,會走近它、用手去推或摸,拿得動的會拿起來玩,甚至用嘴去啃。好奇心強的寶寶還會經常提出“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問題。

  家長不要急于指導寶寶對于新奇事物的認識,也不要急于回答寶寶提出的所有問題,而要啟發(fā)他們去觀察事物的特征。比如寶寶問燕子為什么會飛?家長可以簡單地告訴他們是靠翅膀拍打飛起來的,要求他們仔細觀察。

  編后: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來發(fā)展寶寶的觀察力

  敏銳的觀察力,是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對于寶寶今后的智力發(fā)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應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來發(fā)展寶寶的觀察力,并在發(fā)展寶寶觀察力的同時,讓寶寶把所觀察到的事物用語言描述出來,這對寶寶的語言能力大有裨益。

  【26個月的丫丫喜歡大自然】

  我已經兩歲多啦,我最喜歡媽媽帶我去大自然里玩耍,我喜歡看著那蜻蜓飛落在荷葉上,喜歡看蒲公英的小絨毛在風中輕輕地飛舞,喜歡看小蟲子慢慢地在地上爬……這一切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嶄新的奇妙的世界。

  一、神奇的螞蟻

  我喜歡去公園玩,每次媽媽都會準備一塊小面包,讓我去喂公園里的小魚們。有一次喂魚的時候,我不小心把一小塊面包丟在地上,很快媽媽就指給我看,告訴我有一群小螞蟻來吃地上的小面包塊了。我趴在地上,看著好幾只小螞蟻一起搬走了一塊面包,然后跟在它們的后面,看著它們一點點地往前爬,爬啊爬,爬啊爬,一直爬到了一棵大樹上。原來螞蟻的家在這兒呢,好多螞蟻在大樹上的一個洞洞里進進出出的,那塊面包就這么被螞蟻們搬進了樹洞洞里。我又放了一塊更大的面包,這次有更多的螞蟻圍過來,抬著面包“嘿呦嘿呦”地又一路扛上了樹,運回了洞洞里。我趴在地上看啊看,覺得螞蟻真厲害啊,能抬得動比它們大那么多的東西。

  抽文:剛開始,爸爸在桌子上放了一輛小汽車和一只小狗,然后捏著鼻子說“嘟嘟”,哈哈,我馬上就猜出來了,是小汽車的聲音。

  愛心提醒:激發(fā)寶寶的觀察興趣

  媽媽可以根據寶寶智力發(fā)展的特點,給他們提出問題,引導他們觀察自己喜愛的事物。例如給孩子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再捉些小蝌蚪養(yǎng)起來,讓他們觀察蝌蚪的生長過程,孩子會很有興趣地看到它們是怎樣長出后退和前腿,尾巴又怎樣不見了。

  給寶寶一些種子讓他們種在泥土里,觀察種子怎樣破土而出,又怎樣長出葉子;帶著他們捉蜻蜓、蝴蝶制作昆蟲標本等等。

  編后:要善于引導孩子觀察自然界

總結:世界在孩子的眼中到處都是奇妙的,這是孩子慢慢認知世界的前提,所以父母平時應該多帶孩子到戶外去玩耍,引導孩子對一些事物的認識,擴展孩子的視野,讓孩子充分的感受到生活的樂趣與豐富多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13816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