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斷說謊怎么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說謊是種不良的行為習慣,一經(jīng)形成,就相當頑固,不易改正,孩子由于道德觀念模糊,生活經(jīng)驗缺乏,極易受到成人語言的暗示,說謊也就在所難免。

而且說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又相當普遍,形成了一種很不好的社會風氣,因此矯正孩子說謊非常重要。

  張老師的小叮嚀

  說謊是指訴說與事實不相符的行為,雖然說謊行為在各個年齡層都有,但孩子說謊行為的表現(xiàn)尤其突出,危害也比較嚴重。誠實是做人的首要品德,誠實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說謊。

  小波是個活潑、機靈的孩子,但他有個壞毛病,就是喜歡說謊話。

  他曾經(jīng)因為曠課編造生病的謊言,為了得到變形金剛將考試成績由五十六分改成了八十六分。爸爸媽媽知道后非常煩惱,不知道如何教育小波改正這個壞毛病。

  其實,孩子說謊類型有很多種,父母要冷靜地進行分析了解,找出說謊原因,針對具體情況解決處理。

  一、暗示型說謊

  這是一種由于成人語言暗示而引發(fā)的說謊。現(xiàn)實生活中這一類型的謊言屢見不鮮。例如,見到孩子衣服弄臟了,老師質(zhì)問:“是不是某某人弄的?”;看到教室里的玻璃破了,就責問孩子:“是不是某某人打壞的?”等等。

  成人不正確、過于武斷或直覺的判斷,容易有偏頗的思想導致有些孩子不能冷靜、公正客觀地看待事實,并通過言語表達。

  而孩子由于道德觀念模糊,生活經(jīng)驗缺乏,極易受到成人語言的暗示,說謊也就在所難免。我們不妨這樣設想一下,發(fā)生上述情況如果改口問:“怎么弄臟衣服的?”“誰弄破玻璃的?”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

  二、幻想型說謊

  孩子興趣廣泛并且不穩(wěn)定,認知活動和思維發(fā)展都不夠成熟與完善,容易混淆自己想象的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說出一些與事實不相符的異想天開的話來。

  例如,有些孩子聽別人說昨晚做了一個夢,就說自己也做了夢,而且還能繪聲繪影地描述出來,事實上他根本沒有做夢。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和老師就不應該把這些天真幼稚的想象斥責為說謊。

  另外由于孩子年齡小,知識量不足,往往對事物缺少正確的判斷與理解,也容易導致他們說出與事實不相符的話。

  例如,有個父親讓兒子去看看爐上的水是否開了。

  兒子跑去一看,聽見水正呼呼地響,就回來說:“水開了!

  誰知父親跑去一看水并沒有“開”,就生氣地訓斥兒子:“你怎么騙我?還學會了說謊,水根本就沒開嘛!”

  實際上這個孩子不是有意說謊,而是由于不知道“開水不響,響水不開”的生活常識而導致判斷的失誤。

三、自衛(wèi)型說謊
  有一個五歲的男孩將媽媽才買的模型汽車玩具弄壞了,就隨手丟進垃圾桶里。

  幾天后,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沒有玩模型汽車,就隨口問孩子:“你的玩具呢?”

  孩子說:“壞了,扔進垃圾桶里了。





  媽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立刻厲聲追問了一句:“你說什么?”

  孩子一看母親由晴轉(zhuǎn)陰的臉色,一時之間,只能無所適從地改口:“不知道……”

  這個小男孩就是在“說真話要吃虧和受懲罰”的片面認知影響下,為了逃脫責任,進行自我保護而說謊的。

  四、模仿型說謊

  有些孩子說謊,其實就是父母和老師教導的。例如:帶孩子乘車,為了省下車票錢,故意讓孩子變得“矮”一些;有客人來電話,父母因故不愿應酬,就讓孩子回復不在家,于是就有了那句可笑而又誠實的謊言:“我爸爸說他不在家。”

  有的老師一高興,就許諾某日將帶學生去郊游,學生歡呼雀躍,可是真到了那一天,卻又找借口不去了。這時孩子心中就有了不平衡感,自己一向尊敬的師長也會說謊,久而久之,這種想法也漸漸影響自己的言行。

  五、品質(zhì)型說謊

  這類孩子是為了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編造謊言,企圖蒙混過關,騙人相信。

  例如,一位女孩在鄰居家玩耍時,看上鄰居一只精致的發(fā)飾,想將它占為己有,于是趁別人不在時就偷偷地將發(fā)飾拿回家去,卻對媽媽說發(fā)飾是從地上撿到的。

  這是由于孩子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知道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但又克制不住自己的占有欲,于是便用謊言來逃避父母的責備,達到占有這種東西的目的。

  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說:“說謊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很盛行,要使兒童不看到不聽到別人說謊非常困難。孩子經(jīng)?吹、聽到別人說謊,又怎么會不學?”

  因此,我們父母和師長應以身作則,切不可為了達到某種暫時的目的而欺騙孩子,對孩子說謊,處理事情時應對孩子說真話,耐心地講解道理。

  此外,對孩子許下的諾言要實現(xiàn),做到言而有信。萬一忘記或無法實現(xiàn)時也應該向孩子道歉并說明原因,這樣對改正孩子的說謊行為才有幫助。

  從前有一位賢明而受人愛戴的國王,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人民安居樂業(yè)。

  國王只有一個女兒,她已到了結婚的年齡,于是他決定,在全國中挑選一位女婿,培養(yǎng)成自己的接班人。

  國王選女婿的標準很獨特,給適合人選的青年們每人發(fā)一些花種子,宣布誰如果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麗的花朵,那么誰就成為他的女婿。

青年們領回種子后,開始細心地培育,從早到晚,澆水、施肥、松土,誰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幸運者。
  有個名為漢生的青年,也整天細心地培育花種。

但是,過了十天、半個月、一個月,花盆里的種子連芽都沒冒出來,更別說開花了?鄲赖臐h生去請教母親,母親建議他換掉泥土,但依然無效,母子倆束手無策。

  國王決定的觀花日子到了,無數(shù)個穿著整齊的青年們涌上街頭,他們各自捧著盛開鮮花的花盆,用期盼的目光看著緩緩巡視的國王。

  國王環(huán)視著爭奇斗艷的花朵與英俊的青年們,但卻沒有像大家想象中開心。忽然,國王看見端著空花盆的漢生。他無精打采地站在那里垂頭喪氣,國王把他叫到面前,問他:“你為什么端著空花盆呢?”

  漢生難過地述說自己如何細心栽培,但種子怎么也不發(fā)芽的經(jīng)過,還說,他想這是報應,因為他曾在別人的花園中偷過一只蘋果。

  沒想到國王的臉上卻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并且高聲說:“孩子,我找的人就是你!”“為什么?”大家不解地問國王。國王說:“我發(fā)下的種子全部是煮過的,根本就不可能發(fā)芽開花!

  捧著鮮花的青年們都低下了頭,因為他們?nèi)苛硗獠ハ缕渌姆N子。

  孩子的謊言的確讓父母和老師傷透心神卻又備感迷惑,因為我們總是把“不能說謊,要做誠實的孩子”作為基本道德來教育孩子,盡管“狼來了”的故事早已為孩子所熟知,但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

  其實只要我們稍作留心,就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往往有著不同的動機,因而要區(qū)別對待。孩子撒謊并非“心懷鬼胎”,如果謊言只是無傷大雅的玩笑,爸爸媽媽可以一笑置之,不必過于苛責或是附和。

  任何苛責或是附和的行為都可能強化孩子對謊言的印象,從而使得孩子以后將撒謊作為取悅他人的手段。但是另一方面,對孩子說謊的次數(shù)要加以注意。

  如果孩子頻頻撒謊,就要警惕不要讓他形成撒謊的習慣。

  如果謊言能換回利益,相信很多人會選擇說謊。如果受金錢和權力驅(qū)使,以虛偽和欺騙構建地基,那么窮盡一生所建筑的華麗大廈,必將因為謊言的拆穿而在瞬間倒塌。

  有些父母發(fā)覺自己的孩子小小年齡就會說謊,他們?yōu)榇耸謸鷳n。將來孩子長大了會什么樣,其實對年紀小的孩子的說謊行為要認清差別,有些是某個年齡心理發(fā)育的一種反應,而另一些則可能屬于說謊。

  只有根據(jù)不同的原因采取教育措施,才有益于糾正孩子說謊的不良傾向。

  當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后,父母要保持冷靜。一味地打罵、斥責,只會將孩子推向更不好的方向。當然,大部分的孩子并不會真的撒下什么了不起的彌天大謊。譬如佩珊在我們安親班(父母親因工作托付孩童的場所,大部分安親班會利用托付時間督促小朋友把功課做完)里是個文靜內(nèi)向又長得一臉無辜的小可愛,任誰都不信她是個會說謊的孩子,但她卻不時發(fā)生作業(yè)未完成的狀況。

  這下不得了了,孩子在安親班未完成作業(yè),除非有特殊原因,不然安親老師絕對難辭其咎,所以安親老師只好著手調(diào)查,先詢問學校老師,再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幾經(jīng)查證才得知原來佩珊認為學校老師出的作業(yè)太多,所以回到安親班時就偷偷把聯(lián)絡本上抄好的功課擦掉其中幾項,難怪會有沒寫到的作業(yè)。

  對孩子的話不能偏聽偏信,必要時應該調(diào)查、審核。有不少孩子是發(fā)現(xiàn)自己做了錯事,又怕被父母責備才說謊的。如果父母再一味地打罵,反而適得其反。

當懷疑孩子說謊,就要分析前因后果,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這樣就能制止孩子一再圓謊。在糾正孩子說謊時,父母應循循善誘地向孩子指出說謊的危害性,讓孩子在內(nèi)疚中知錯,在鼓勵中改錯。

  孩子認知狹窄,愛幻想,常將幻想與現(xiàn)實混淆,分不清事情的真假,其實這只是一種說謊的假象。

  對待孩子的這種“吹牛”,父母應該善于利用,首先鼓勵、表揚他們創(chuàng)新的想象力,抓住機會,通過一些小故事以及身邊的客觀事物。例如,通過書籍、電視等一些直觀手段,讓孩子取得正確的知識,讓他們從小能比較正確、公正、客觀地看待事物。

  孩子年齡雖小,但也有虛榮心和自尊心,他們由于不具備道德評價能力和應有的社會價值觀,因此,免不了使自尊心轉(zhuǎn)變?yōu)樘摌s心,從而導致說謊。

  因此從小要培養(yǎng)孩子正確健康的競爭觀念,通過平時的言傳身教,講故事,分析身邊小事,說明一些做人的道理,從平時的一些小事嚴格要求,讓孩子了解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做錯事會對自己、對別人產(chǎn)生不良影響與后果。讓孩子明辨是非,不應該做的事不做,不誠實的話不說。當孩子無意中做錯事,要教育他懂得誠實是一種美德,知錯能改才是好孩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與說謊的孩子相處會染上說謊的惡習,所以要教會孩子選擇益友。

  對于那些習慣說謊和有意說謊的頑固孩子,一定要進行適當?shù)膽土P。

  有些孩子已經(jīng)習慣說謊話,屢教不改,甚至有損人利己的行為,態(tài)度還極為惡劣。對于這種孩子,大人除了嚴厲地批評之外,還要施行適當?shù)膽土P,戒除孩子的惡習。

  例如孩子又一次因為沉迷電動游戲而沒有做功課還謊稱做完。父母發(fā)現(xiàn)后,首先要求孩子做完功課,然后處罰孩子一周內(nèi)不準玩戲,或者規(guī)定幾天內(nèi)不能出去玩。

  但是父母懲罰孩子時一定要注意,懲罰既要讓孩子感到痛苦和了解事情的嚴重性,又不能讓孩子的身體受傷,那種打孩子或者要求孩子下跪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無益,更會使孩子產(chǎn)生叛逆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當孩子重復犯上相同的過錯時,如果能誠實主動地告訴父母自己所犯的錯誤,那么在指責過后,一定要對孩子的誠實作出肯定,并適當減輕懲罰。

  另外,在平時與孩子相處時,父母還要注意自己對待孩子的說話方式,注意不提供有利于說謊的機會,也不叫孩子回答一些帶有一定強迫色彩而孩子又不得不用謊話去為自己辯護的問題。

  平時鼓勵孩子說真心話。有些父母聽了好聽的真心話,就很高興,而聽了令人不悅的真心話就會生氣,特別是當孩子做錯了事,做父母的如果不問青紅皂白就訓斥打孩子,恐懼會打擊他們承認錯誤的勇氣,使他們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心話,因為說真心話會挨打,所以他們就用說謊來進行自衛(wèi)。

  因此,作為父母就應在鼓勵孩子說真心話的同時,做到“既能聽得進令人愉快的真心話,也能聽得進令人不悅的真心話”。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他們崇拜的對象。父母的一切言行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

  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要用良好的言行為孩子樹立誠實的榜樣。只有父母心靈豐實,才有可能培養(yǎng)一個心靈豐實的孩子。

  習慣便利貼

  1.通過“華盛頓砍倒櫻桃樹”故事,讓孩子知道說謊無益,理解勇于認錯的可貴。

  2.父母自己要做到言出必行,“食言而肥”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謊言。

  3.“善意的謊言”終究是謊言,父母應該以身作則,誠實待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14186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