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教育界人士開始對灰色童謠口誅筆伐了,諸如“祝你一路順風(fēng),半路失蹤!”、“頭頂白菜,腰纏海帶,你是衰神二代!”、“朝辭白帝彩云間,李白坐在馬桶間……”等等一律都在禁止之列。更有專家為禁絕行動激動不已:“這是民間文化從娃娃抓起的典型,北京民謠后繼有人,民間文化搶救工程有了試驗田……” 云云。
所謂童謠,指的就是孩童間流行的歌謠,其實是很簡單的概念,何必一定要與民間文化扯上關(guān)系呢?至于“灰色”,肯定是成人美其名曰的,孩童的世界里并不存在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黃”、“黑”、“灰”的概念。其實,與其忙不迭地定性,教育者們倒不如花些時間來品評所謂的灰色童謠:“一路順風(fēng)”之后來個“半路失蹤”,雖讓出行者悚然一驚但也著實無傷大雅;“頭頂白菜,腰纏海帶”之類,倘若放在作文里,絕對是對衣衫襤褸、不修邊幅者的精彩描寫;至于“李白坐在馬桶間”這樣的玩笑話固然俚俗,但是或許正能引導(dǎo)孩子參透詩仙醉態(tài)后的性格。這些童謠能夠在孩子中間流傳,就證明其是有生命力的;既然有生命力,粗暴的扼殺就顯得殘酷。
在阻擊了灰色童謠之后,北京的教育專家們開始硬生生地為孩子造童謠。比如有個孩子就用童謠告訴他媽媽北京的區(qū)縣劃分是“東西崇宣,朝海豐石,通順平懷密,房門大昌延”,孩子能夠把沒有美感、也不見得有什么文化意義的地理概念的組合背個滾瓜爛熟,真是太了不起了。還有“眼望對方面帶笑,跟人說話有禮貌。聽人講話要專心,東張西望可不好。求人幫助說聲‘請’,事后道謝別忘掉”之類的童謠,說教的色彩太濃重,這樣的道德教化倘若能讓孩子們在課后樂此不疲、爭相傳唱,那就真是咄咄怪事了。
客觀地講,教育兒童時,成人還是要更多地進(jìn)行換位思考、逆勢思維。有時候不妨想一想,不讓孩子說唱他們喜歡的灰色童謠,與“壅其口”有何本質(zhì)區(qū)別?不讓孩子穿“暴走鞋”,與“斫其足”有何分別?不讓孩子的天性得到張揚的空間,不就是在干“夭梅病梅”的壞事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115248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