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引領孩子學會聽莫扎特音樂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兒童潛能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的A大調單簧管與樂隊協(xié)奏曲(作品第662號),是莫扎特譜寫的最后一首協(xié)奏曲,也是唯一的一首單簧管協(xié)奏曲,它一直以來都是單簧管演奏家和專業(yè)學生音樂會演奏的經典曲目之一。這部作品完成于莫扎特逝世前兩個月的1791年10月,是為他的桌球玩伴??當時舉世聞名的單簧管演奏大師安東?施塔德勒所譜寫的。聽這首作品我們能體驗到憂傷抑郁之感,時而凄婉憂傷,時而又變得曠達,給人以爽朗俊偉的感覺。雖然主奏聲部淋漓盡致地發(fā)揮了單簧管的技巧,但擔當音樂實質的并不僅僅是單簧管,而是主奏與協(xié)奏的彼此呼應,樂隊也對這個作品的架構負有同等的責任,甚至主奏也擔當起伴奏的任務。

  如歌的快板

  第一樂章的風格主要是如歌的,精神飽滿的,莫扎特在這部協(xié)奏曲的第一樂章中沒有一個華彩樂段,但我個人認為,該樂章有很多經過句可以處理的較為自由,使它變得類似于華彩樂句,對某些節(jié)奏也可以適當?shù)刈龀鲮`活處理,使其沒有僵硬生澀之感。樂句往往是富于表情地開始,逐漸的達到光輝燦爛的結尾,力度變化往往用來強調對比性,特別是在演奏經過句時,應將連續(xù)的經過句呈臺階式前進。在這部作品中,莫扎特在很多樂句上使用了不同音區(qū)對比的方法,使人聯(lián)想到不同的聲樂角色。對于低音區(qū)一般使用強的力度,而高音區(qū)則相反,這樣一來,可以大大豐富樂曲的色彩,使之更具感染力。

  恬靜的柔板

  第二樂章勾勒出一幅莫扎特晚年的心境。面對困難痛苦掙扎,卻屢戰(zhàn)屢敗。當結尾孤獨的主題再次奏響時卻已身心疲憊,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漸弱到消失,像孤魂在飄,失望直至絕望....。.單簧管用高音區(qū)明亮的音色,在平穩(wěn)弦樂支持下奏出優(yōu)美而恬靜的主旋律,帶有明顯室內樂的風格。許多樂評家都說這是只有在登上天堂時才能感覺到的美妙音樂。正應了那句話“音樂深奧嚴謹而又虔誠的性格,最能引導演奏者對樂曲產生靈感與演奏激情”。

  輕松的回旋曲

  第三樂章一改前面慢板沉重的曲調,顯得輕松而有趣,它以音域或節(jié)奏對比造成幾分幽默的氣氛,在表達歡樂光彩的同時又含有一絲淡淡的哀怨。

  美國導演西德尼?波拉克于1985年拍攝的《走出非洲》是一部富有內涵的藝術電影,它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作音樂等7個獎項,其中就大篇幅的運用了莫扎特的這首《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莫扎特充分運用單簧管音域的兩極,表達出在充分歡樂與光彩中也有短暫的悲哀。

  這部作品創(chuàng)作至今已逾200年,但卻一直是在莫扎特的眾多作品中獨占鰲頭。經過不同的演奏大師和指揮家們的各自理解演繹出不同的版本,它正是以它那優(yōu)秀的適合演奏的技巧和獨特的抒情旋律,吸引著藝術家們和喜愛藝術的人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17237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