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兒童早期閱讀的方法有哪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1了解兒童早期閱讀時間長
孩子2歲時,一般看書時間是:獨自看2-3分鐘,與成人一起看6-8分鐘;
孩子2.5歲時,一般看書時間是:獨自看6-10分鐘,與成人一起看10-15分鐘。
孩子3歲時,一般看書時間是: 獨自看10-12分鐘,與成人一起看15-30分鐘。
孩子4-6歲時,一般看書時間是:獨自看10-15分鐘,與成人一起看20-30分鐘。

2了解早期閱讀時的具體手法
1、0-1歲,成人說什么,孩子指什么
2、1-2歲,成人手指劃句讀,孩子接字
3、2-3歲,成人點字讀,孩子接短句或自己復述小片段
4、3-4歲,成人讀,孩子手指劃句讀,接句子。
5、4-5歲,成人讀,孩子手指點字讀,同時低聲跟讀
6、5-6歲,孩子點字讀,遇不懂字成人輔導,讀后簡單復述全文

3講述提問法
方法:父親(母親)與孩子擁坐在一起,采用父親(母親)講述,或邊講邊提問、解釋疑難,引導幼兒閱讀理解閱讀材料。
作用:促進母(父)子之間的情感交融,激發(fā)幼兒對閱讀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對閱讀材料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幫助幼兒掌握有序翻閱等基本閱讀技能。
注意點:父母要以親切的態(tài)度與孩子共讀,當孩子初學閱讀,或閱讀有困難時,以及提出共讀請求時,父母可多采用此種方法。

4朗讀法
成人用自然的氣息,清晰而響亮的聲音,正確而流暢的語音,把圖書中的文字一字一句的念給兒童聽的方法。這是一種旨在使兒童通過語言接受圖書信息的、具有傳遞關系的指導方法。朗讀圖書是最簡單、最方便的一種指導方法,而且通過國外學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圖書朗讀對兒童早期的閱讀提高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成人要選擇適合于兒童特定年齡階段的興趣特點和需要的圖書,在朗讀之前,要先對圖書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對于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角色人物的特點、語言風格有所理解,從而有助于朗讀時更好地運用聲音、語氣、語速去表達作品。讓兒童坐在自己的身邊,書的高度與兒童視線平行,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還可以在朗讀前引導兒童通過觀察封面圖畫預測故事情節(jié),然后向兒童提出驗證各自預測的要求,使兒童帶著問題聆聽故事,吸收新的信息,思考新的問題,建構(gòu)圖式。

5講故事法
成人以口語的形式,加上適當?shù)谋砬、動作,把圖書里的故事內(nèi)容講給兒童聽。美國有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聽成人講故事是一種社會性交往活動。講故事是用一種交談或?qū)υ挼姆绞竭M行的活動,這對兒童的閱讀能力和文字認識能力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講故事法與朗讀法的不同之處在于,不僅要用口頭語言來講故事,還需要運用適當?shù)捏w態(tài)語言去演繹故事的內(nèi)容。成人在講故事時應根據(jù)故事的內(nèi)容,控制自己說話的聲調(diào)、音量和速度,用臉部的表情和身體的動作等來表達角色和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在講故事的同時,可以引導兒童一邊聽故事,一邊看圖書插圖及文字,可以促進兒童理解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對應關系。

6猜猜、認認法
方法:在閱讀指導中讓孩才觀察封面,猜猜書名,或猜猜下一個情節(jié),猜猜角色的語言,認讀書名或關鍵詞等,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猜標準、符號等。
作用:增強閱讀活動的趣味性,提高幼兒對圖畫、文字、符號轉(zhuǎn)換關系的理解,激發(fā)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推理能力。
注意點:父母要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留給孩子思維的空間;抓住教育的時機,讓孩子養(yǎng)成勤思考的好習慣。

7改編情節(jié)法
方法:在閱讀中,鼓勵孩子積極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思維,對故事中原有的情節(jié)進行改編。
作用:拓寬孩子思路,發(fā)展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fā)幼兒繼續(xù)閱讀的興趣。
注意點:父母要小心呵護孩子的創(chuàng)造欲,不可打擊孩子沖積極性,如遇上孩子改編不合情理時,可耐心地對其講清道理。

8討論法
討論是成人與兒童一起圍繞所閱讀的圖書,提出一定的問題,進行相關的討論,以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和閱讀圖書的方法?梢允且贿吚首x或講故事,一邊與兒童進行討論;也可以是閱讀前或閱讀后的討論,具有一種兒童與成人共同獲取圖書信息、共同建構(gòu)意義的關系。
在討論中,成人的提問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提問的類型而言,有以下幾種:引導兒童觀察和描述的提問,引發(fā)兒童回憶和比較的提問,啟發(fā)兒童聯(lián)想和想象的提問,引發(fā)兒童因果推測的提問,引發(fā)兒童假設、質(zhì)疑的提問。當然,成人也要鼓勵和激發(fā)兒童的提問,通過雙向互動的探討問題的方式,兒童對圖書作進一步的分析,將接收的新信息與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由表及里地分析和綜合,擴展了自己的猜測或修正自己的預測,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思維能力。

9故事表演法
兒童閱讀故事圖書后,在成人的引導下,以玩偶或自己扮演角色的形式,把圖書故事內(nèi)容、情節(jié)表演出來的一種方法。這是在圖書閱讀后較長一段時間里進行的延伸學習的方法,對兒童的言語、思維、理解和表達等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故事表演的過程中,要鼓勵兒童模仿故事里的各種動物的動作、叫聲,模仿各種人物的活動姿態(tài)、行為與動作。幫助兒童學習故事里角色的語言特點,特別是對話語言。另外,要啟發(fā)兒童把日常生活中自己觀察到的、看到的人們說話的表情、語氣、音調(diào)等運用到故事的角色語言中,發(fā)揮他們的表演潛力。通過故事表演,兒童對圖畫書里的角色,故事情節(ji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逐步加深了對圖書內(nèi)容的理解;通過故事表演,兒童學習角色的對話和故事里的語言,促進了他們自己的語言表達、增強了閱讀的興趣和對文學作品的體驗。

10分享閱讀法
分享閱讀主要指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成人和兒童共同閱讀一本書的、類似游戲的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家長引導著兒童一起閱讀圖畫、理解故事,并逐步從圖畫閱讀過渡到對文本的學習和進一步的拓展活動。
北京師范大學的伍新春副教授認為分享閱讀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幼兒的閱讀動機有著獨特的作用。首先閱讀故事的主題和內(nèi)容要豐富有趣,尤其是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要符合幼兒想象和思維的特點。這樣的故事對初學閱讀的幼兒來說,就容易激發(fā)他們閱讀的動機和愿望。其次閱讀故事的語言要優(yōu)美自然,詞匯豐富,這樣的故事不僅能夠使幼兒在“聽故事”時覺得生動有趣,而且可以容易讓幼兒由“聽故事”過渡到自己“講故事”,從中體驗到成就和勝任感,并由此進一步提高他們閱讀的興趣和愿望。同時分享閱讀還可以促進師生和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兒童在閱讀活動中體驗到來自于成人的關愛和快樂。

11閱讀時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問題
1、語氣別太夸張,掌握好語速的輕重緩急,先讀出書名,有作者的讀出作者的名字(0-1歲邊讀邊點字);
2、按照書中的文字朗讀,別夾雜自己的語言;
3、3歲以下的孩子不怕重復(內(nèi)容、人物、類似的主題、情節(jié)),熟悉和熟知的東西更容易取得快感、增強自信心。

12兒童閱讀后家長怎么做
一、及時表揚
孩子的行為得到家長及時的表揚,會更有興趣和信心重復這個行為。行為心理學告訴我們:3周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3個月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即同一個動作,重復3周就會變成習慣性動作,逐漸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
二、成人在生活中應用書中的詞匯或句子

孩子如果在生活中能聽到父母應用書中的詞匯或句子,他不但為自己熟悉這些句子感到開心,同時也為孩子把閱讀轉(zhuǎn)化為能力打下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17547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