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指幼年和少年之間的時間段,時間在上小學的前兩年和上小學的時間段。所指一般被人們認為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期,無憂無慮,在文學作品中常有著快樂的寓意。”這是記者在百度搜索里的對童年的定義?墒聦嵣,對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從幼兒園開始,童年的快樂就已經(jīng)漸漸離他們遠去了。
軒軒今年5歲了,是長春市一家私立幼兒園里大班的孩子,每天早上他都是背著個小書包來到幼兒園。里面裝著書法字帖、新華字典、口算本,還有拼音描紅本,儼然就是一個小學生。軒軒在幼兒園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早上在幼兒園吃完早餐,幼兒園的老師就開始上課了,數(shù)學,語文,老師會輪流來上,中間會出去做會兒操,由于軒軒是大班的孩子,明年就要上學了,所以幼兒園取消了他們的午睡,但是這個時間也是在教室里面活動。一天下來,軒軒最喜歡的就是媽媽來接他回家的時候,他可以讓媽媽陪著他在外面跟好多小朋友一起玩兒,每次都要媽媽三番五次地勸說,他才會乖乖地回家。軒軒媽媽對記者說:“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其實孩子也不容易,上學的年齡提前了,正是淘氣玩耍的年紀,早早的就得為上小學做準備。”記者問她,為孩子報了什么興趣班了嗎?軒軒媽媽說:“興趣班早晚都是要學的,現(xiàn)在還沒報,我是想讓他上了小學再說,再好好玩一年吧,上學就再不會這么輕松了。”對于軒軒媽媽的寬松政策,丫丫的媽媽就不是很贊同,軒軒和丫丫都是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在升入大班之前,丫丫媽媽就給丫丫辦了退園手續(xù),并且聯(lián)系好了一家學前班,讓丫丫提前成為了一名小學生,丫丫媽媽也有自己的想法,“還有一年孩子就上小學了,如果不提前打好基礎,上學后孩子也會很吃力的,我還給孩子報了個外語班,現(xiàn)在緊張點,以后就輕松了。”丫丫媽媽的想法代表了很多父母的心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寧可少玩點兒,也要多學點兒。
長春市直機關幼兒園的高園長對記者說,現(xiàn)在幼兒園小學化是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主要就是為了迎合家長們的心理。很多家長對于孩子在幼兒園最后一年的學習很重視,有很多離開幼兒園進入學前班的,原因就是家長覺得幼兒園不能給孩子上小學提供很好的準備,會耽誤孩子上學后的學習成績。其實,家長的擔心都是多余的。幼兒園會按照大綱的要求對孩子需要了解掌握的知識進行合理的安排,學齡前的孩子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玩耍,任何選擇都不能以犧牲孩子童年的快樂為代價。
誠然,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鄰居羨慕的眼光中流利地背出古詩,說幾句外語。但是,培養(yǎng)孩子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與生活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開心快樂地成長才是孩子在幼兒園階段需要完成的事情。讓孩子提早地接受小學化教育,并不一定就能收到多么好的效果,而讓孩子盡情地享受童年的樂趣,自由地玩耍,才會讓孩子受益一生。畢竟,童年只有一次。
【搖籃微風會】【三角關系】“學生”“家長”“老師”,如何面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19588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