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已經不得不被我們重視。隔代教育的出現(xiàn)大多也是由于父母奔波于生活。孩子就不得不交給相對比較清閑的父母了。老人對孩子的照顧有的時候比家長還更用心。孩子受到溺愛的程度不亞于母親。所以孩子自私任性也很難避免了。
專家認為,隔代教育無法替代親子教育。這不廢話。還冒充專家。其實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事情,只不過是迫于無奈而已。但是這種隔代教育是否應該提倡,是否應該繼續(xù)呢?這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首先說,假若是取消隔代教育,自己親手帶孩子父母會覺為難,“工作太忙碌,哪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呢。”對此,教育界人士指出,隔代教育不等同于失敗教育,它也有積極成功的方面。此外,隔代教育若能與親子教育有效結合,就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開展親子教育滿足了嬰幼兒生理和心理發(fā)育的需要。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嬰幼兒發(fā)育的主要動力為敏感力,當敏感力產生時,嬰幼兒的內心會有一股無法遏止的動力,驅使其對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內在需求。蒙臺梭利稱這段時期為“敏感期”,有些專家則稱之為學習的關鍵期或教育的關鍵期,如0歲開始是語言敏感期、1-2歲是肢體發(fā)展敏感期、4-5歲是對細微事物的敏感期。
家長還應該利用嬰幼兒的社會規(guī)范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對孩子進行“社會人”的教育,使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規(guī)范和日常禮儀,鍛煉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為孩子將來成為合格的“社會人”打下基礎。
所以隔代教育也不是完全要取締的。既然出現(xiàn)了這一教育形式,那么就一定是有道理的。我們所做的就是去完善它。讓他發(fā)揮更優(yōu)秀的作用。而不是與社會現(xiàn)象作對。況且家長在經驗方面多數(shù)還不如老人。所以誰來教育也是各有利弊的,所謂趨利避害是正道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21223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