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一輩人喜歡給剛出生的寶寶用尿布、穿開襠褲。現(xiàn)在有了尿不濕以后,年輕的媽媽們把這一傳統(tǒng)育兒方式摒棄了。其實,寶寶太小的時候不能控制大小便,用尿布和穿開襠褲很方便,給寶媽們帶來許多便利,也給她們節(jié)省了許多時間。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開襠褲和尿布,咱們的祖先們在育兒期間可能要過幾年不停給孩子換褲子、洗褲子,再換褲子、洗褲子的日常生活了。
老祖宗幾千年留下來的東西當然是好處不少,給幼兒穿“開襠褲”還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可以讓小寶寶更方便學會上廁所。當然也不是讓孩子可以隨地大小便,而是家長要隨時教導小寶寶有便意了應該去什么地點。因為發(fā)明了幼兒穿開襠褲的方式,自古中國的家長們從沒有為嬰兒的排泄問題犯過難。
當然,幼兒穿開襠褲也有明顯的缺點,不衛(wèi)生,也不安全。所以,自從西方人發(fā)明的紙尿褲進入中國市場以后,年輕的寶媽們覺得紙尿褲既方便,又省事,晚上不用起來給孩子把尿,還不用反復洗尿布,選擇紙尿褲的人越來越多。
相反的,隨著中國媽媽們對紙尿褲用量的增加,西方各國的媽媽們卻開始反思了,用紙尿褲雖然方便,用完隨棄,但浪費資源還污染環(huán)境。就按中國出生嬰兒的比例算,一年可能要消費200億條紙尿褲,會產(chǎn)生350萬噸垃圾,對地球造成的污染不容小覷。當然如果媽媽們繼續(xù)使用尿布和開襠褲的話,這部分的垃圾基本為零。
這時候,中國用了幾千年,被現(xiàn)代人摒棄的老法子---循環(huán)使用的尿布和開襠褲反受歐美人青睞。歐美國家發(fā)起了使用循環(huán)尿布的倡議,特別是英國和美國,媽媽們很是追捧中國式“幼兒排泄”育兒法。
回想一下,中國媽媽們在使用尿布和開襠褲時,需要時刻注意小寶寶的一切情況,時間長了就會掌握寶寶的“異常”舉動,小寶寶也會用自己的言語和行為方式和父母溝通,一旦寶寶的身體或眼神有變化,就立刻帶去衛(wèi)生間。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寶寶和大人之間最初的溝通和互動。發(fā)現(xiàn)沒有,現(xiàn)在給孩子穿紙尿褲,媽媽們從不關(guān)心寶寶什么時間想大小便,寶寶也就想尿就尿,隔段時間給寶寶一換就是了,是不是缺少了從嬰兒就開始的互動訓練呢?
中國人使用尿布的優(yōu)點,啟發(fā)了西方人,現(xiàn)在,中國寶寶穿的“開襠褲”以及大人給孩子“把尿”的傳統(tǒng),大有走向世界之勢。
不過,如果想讓穿開檔褲成為更加健康環(huán)保的育兒方式,需要對穿開襠褲年齡段及時進行更改。比如開始學走路的小寶寶,增加了在地上爬、坐,跑的次數(shù),身體暴露部位容易受到細菌污染,這就需要父母們及時更換滿襠褲,防止不潔物入侵小屁屁,特別是女寶寶。以前,老一輩人給寶寶的屁股上圍個厚圍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既能防細菌感染又有保暖功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25402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