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虎奶奶72歲生日那天,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為老人慶賀。突然,兒子跑過去打開電視機,向大家高聲宣布:“今天是奶奶的生日,我用壓歲錢為奶奶在電視上點了一首歌,祝奶奶生日快樂!”
果然,不一會兒,電視上播放了《祝你生日快樂》的歌曲,屏幕上方還滾過一長條字幕:“孫子代表爸爸、媽媽、姑姑、姑父衷心地祝愿奶奶長命百歲、壽比南山。”聽著歌曲,看著字幕,奶奶高興得像個老小孩,嘴都合不攏……
“小虎什么時候變得這么有人情味兒了?”大家吃驚地問。
我和兒子什么都沒說,只是一起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雙性化教育”
所謂的“雙性化教育”,是擯棄了傳統(tǒng)的、絕對的“單性化教育”后應運而生的一種家庭教育新理念。“雙性化教育”設計者認為,教育孩子,過于嚴格、絕對的性別定型(即男孩只培養(yǎng)其粗獷、剛強等男性氣質(zhì),女孩只培養(yǎng)其溫柔、細致等女性氣質(zhì)),只會限制孩子智力、個性的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兩千余名少年兒童做過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過于男性化的男孩和過于女性化的女孩,往往智力、體力和性格發(fā)展都較為片面,智商、情商也較低。具體表現(xiàn)為:學習成績較差(特別是偏科現(xiàn)象嚴重),缺乏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遇到問題時要么少了主見、要么固執(zhí)己見,同時也難以自如地應付環(huán)境。相反,那些兼有溫柔、細致等氣質(zhì)的男孩,以及兼有剛強、勇敢等氣質(zhì)的女孩,卻大多智力、體力和性格發(fā)展全面,文、理等科的成績均較好,而且往往受到教師和同學的喜愛。
傳統(tǒng)的“單性化教育”的缺點正在于其絕對化。誠然,大人們要求男孩勇敢、堅強,要求女孩溫柔、細心并沒有錯。但如果不讓男孩學會關心體貼人或擁有細膩的情感世界,不讓女孩擁有競爭心態(tài)或積極參加社交活動,那就又失之偏頗了。事實上,過于粗獷、勇猛而缺少平和、細膩氣質(zhì)的男性,以及過于柔弱、自閉而缺少勇氣、自立氣質(zhì)的女性,在社會適應、情緒調(diào)控、壓力化解以及處理包括家庭在內(nèi)的各種人際關系上,往往會劣于那些“雙性化”男女。
對如何開展“雙性化教育”,美國專家們提出了一些建議,例如注意增加男女孩子接觸的機會。孩子向異性學習應通過非常自然的接觸,故應為他們提供交流的機會,鼓勵孩子們在發(fā)揮自己的“性別”優(yōu)勢的同時,注意向異性學習,促進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和人格的日趨完美。
當然,“雙性化教育”絕不是讓孩子混淆性別角色的教育,一定不能走極端,切忌過了頭。要是男孩學過了頭,就會顯得“娘娘腔”;要是女孩學過了頭,就會變成“假小子”——這就有悖于“雙性化教育”的初衷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126067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