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媽愛說笑
小新露出他旁邊畫了兩只大耳朵的小雞雞,去嚇唬一個小妹妹。
“大象,看大象!”
小新抖著屁股嬉皮笑臉地向小妹妹大叫道。
小妹妹用小眼睛仔細地觀察了好一會,然后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般地欣喜響應。
“真的好像耶!送我好不好?”
“不要!”小新嚇得提起褲子,趕緊一溜煙跑走。
郜媽侃一侃
女兒讀小學四年級時,《蠟筆小新》的漫畫被小朋友們列為必看讀物,沒有看過這漫畫的小朋友,會覺得自己是外星人,其他小朋友說的話,他會“有聽沒有懂”。
所以,雖然我很不欣賞這個動不動就暴露小雞雞、搖擺著屁股唱著“大象,大象”,或沒事就掀媽媽或同班女生、老師的裙子,口出“色色”的話,被我鄙視為“變態(tài)”小孩的小新,但為了讓女兒跟同學有話可說,因此,當從女兒書包里翻出一本《蠟筆小新》時,我只得先用手把因為吃驚而錯位的五官給拉回正常位置后對女兒說:
“媽媽不太喜歡你看這種漫畫,因為怕你看了后,學小新那樣搗蛋和亂說話,媽媽可受不了!”
“哎呀,別緊張啦!”女兒做出“櫻桃小丸子”的手勢說,“你又不是美雅媽媽!”
她的意思是說,因為我不會像美雅媽媽一樣,對小新的頑皮行為和言語表現(xiàn)出那么激動的反應,一點都不好玩,所以她不會像小新那樣,把“逗媽媽生氣”當做一項娛樂。
不過,雖然去除了女兒會變成小新的疑慮,但——
誰知道他們班上有沒有像小新的男同學?!
于是,選了個黃道吉日,去女兒班上“視察”。
到學校時,恰逢下課時間,只見女兒班上的那些小男生小女生,把他們老師當成棵大樹,當自己是小猴子樣地在老師身上攀爬。
看到這幅“師生樂”圖,我先是忍不住掩口樂,繼之又心生憂慮——
因為當時臺灣媒體正如火如荼地連續(xù)報道了一些男老師性騷擾女學生的事。
已經(jīng)來了月經(jīng),身體發(fā)育得像個少女,但心理上還停留在小孩的女兒,會不會“不懂事”地也在老師的身上爬來爬去呢?我慌忙左觀右看、尋了又尋,欣慰地發(fā)現(xiàn),女兒并沒有跟那群小猴子一樣掛在老師的身上,而是在旁邊咧嘴笑著,不由沾沾自喜,認為肯定是平日性教育成功,讓女兒了解到“男女授受不親”的規(guī)范,才能表現(xiàn)出如此大家閨秀的風范。
因此,女兒放學回家后,立刻給予表揚。
誰知,女兒卻睜著疑惑的雙眼說:
“媽媽,其實今天沒‘掛’在老師身上,是因為跑得太慢,又擠輸給了同學……”
哇咧!
朋友家六歲的女兒玲玲,也曾做過一件讓她爸媽臉上出現(xiàn)“三條直線”的事。
有天,把爸爸當“貴妃榻”來臥的玲玲,突然把她的小手伸進爸爸的無袖汗衫里東摸摸西摸摸,還用“色色”的口吻和表情說:
“把拔(臺灣小孩喜歡將“爸爸”發(fā)音為“把拔”),我給你‘性騷擾’喲!”
玲玲爸爸立刻臉色大變,一把將玲玲的手從他衣服里拉出來,同時用雷打般的聲音問:
“說,在學校是不是有哪個男生或男老師這樣摸你?”
玲玲嚇壞了,一溜煙地爬脫爸爸身上,躲到坐在旁邊的媽媽懷里。
媽媽瞪了爸爸一眼:
“吼什么呀你,看把孩子嚇的!”
爸爸回了媽媽一眼:
“我是急啊,擔心是誰把我們家寶貝給‘那個’了!”
“玲玲呀,你知道什么叫‘性騷擾’?”媽媽小心翼翼地問。
玲玲搖搖頭。
“那你怎么知道‘性騷擾’?”
“看電視上說的。”
“那你知道什么叫‘性騷擾’嗎?”
玲玲又搖搖頭。
“就是男生要你把衣服拉起來、褲子脫下來,看你的身體、摸你的身體,或抱你、親你。”
“那你上次帶我去看醫(yī)生,還有在學校時,醫(yī)生叔叔都有叫我把衣服拉起來,還有把褲子脫下來打針,算是‘性騷擾’嗎?”
“不算,那是因為你生病了,要檢查身體,并且有爸爸媽媽和老師在旁邊陪著,不算。”“被男生抱抱和親親也不可以嗎?”
“不可以!”爸爸斬釘截鐵地說。
“那以后爸爸就不可以抱抱和親親我了,因為爸爸是男生。”
小丫頭丟了個“變化球”出來。
“這……可是爸爸是你爸爸,不一樣;還有……爸爸因為好愛你呀!”
“可是我同學、老師,還有姥爺、阿公……他們也是好愛我!”
郜媽老實招
對一個小孩談“性騷擾”,還真是件令人頭疼的事,不僅深淺難以拿捏,而且對付他們隨時丟出來的“想都想不到”的奇怪問題,往往會讓父母張口結舌,或講到最后連自己都被弄糊涂了。
所以只要告訴孩子——
你的身體,自己有權決定給誰看、不給誰看;也有權去決定給誰觸摸、擁抱、親吻甚至呵癢。
所以,當有人碰觸你的方式,讓你覺得不愉快或怪怪的,或是對方要你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都是“性騷擾”。
立刻要大聲地說:“我不要!”并且馬上跑離那個人。即使對方是你認識、喜歡,或與你同樣都是男生或女生的人。
若是對方不肯停止那些讓你不愉快的動作,或是過了不久又來騷擾你,你就一定要去告訴你所信任、肯聽你說話的大人。
不管他用威脅或欺騙的手段,要挾孩子不可說出,都一定要說出來?梢杂靡粋洋娃娃作示范,指出若是有人(不論是男的大人或女的大人)觸碰到那些部位,或是看到其他小朋友被人觸摸那些地方,就一定要跟大人說。要叮嚀孩子(不論男女),去廁所等較少人去的地方時,一定要有人陪伴;上、下學也最好結伴而行,并且不要走人少的路。
在學校若是老師要她跟著去辦公室以外的地方,就提要求讓其他同學一起陪著去。若被要求單獨留校,就說要跟媽媽爸爸打電話說一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27253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