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據(jù)相關(guān)的調(diào)查了解,其中大部分的寶寶都有說臟話的敏感時期,這讓很多的媽媽有的時候反而無暇招架,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這一敏感時期呢?以下就來看看專家的相關(guān)見解吧!
臟話敏感期,大概是孩子4歲左右開始進入的。
大約三個月前開始,豆豆經(jīng)常把“屁股”這個詞掛在嘴邊,說什么都要加上這個詞,每次說完就會哈哈大笑。比如:畫畫時,他會說:“我要用這個屁股顏色畫個屁股賽車!鄙缑绲臍鈺r,他會說:“苗苗是個大屁股!鄙踔劣袝r,沒事也會屁股屁股的說個不停。
不知他為什么對這個詞情有獨鐘,也許是從花園寶寶里的依古比古演化來的(他好像提過說的不是屁股而是比古),或者是幼兒園里的小朋友也這樣說(有次接孩子時聽到班上的孩子也在說大屁股)。不管怎樣,反正他就是跟這個詞較上勁了。
豆豆剛開始這樣說時,爸爸立刻告訴他:“這個詞不好聽,不要再說了!钡菦]有效果,于是爸爸也就隨他去了?墒前⒁探邮懿涣,每次豆豆一說,阿姨就會反對:“哎,別說這個,多難聽啊!笨墒嵌苟狗炊吲d,屁股屁股的說個沒完。
爸爸后來對阿姨說:“你越是反對他,他就越要說。他要用這種辦法刺激你,在他看來,這是一種游戲。所以不要理他,以后慢慢地就過去了。”
但是,這個“慢慢地”還真是慢啊,過了兩個多月還沒有結(jié)束。阿姨已經(jīng)從最開始的反應強烈變?yōu)楹髞淼奶┤惶幹,可是豆豆還是樂此不疲。于是,爸爸也嘗試了一些辦法。爸爸對豆豆說:“咱們來做個游戲好不好?下次豆豆再想說屁股的話,就用蘋果來代替。如果說錯了,就刮下鼻子!倍苟挂宦牼蜆妨,馬上就試驗起來,不過這回倒好,說的是:“蘋果屁股。”爸爸只好刮他一下鼻子,可是豆豆仍然屁股蘋果、蘋果屁股的沒完沒了。得,這個辦法失敗了。
接著,爸爸給豆豆講了個故事,故事里有個女巫想毀滅一個小鎮(zhèn),就引誘鎮(zhèn)里的人們講臟話。這個故事似乎起到了些作用,豆豆此后雖然還說屁股,可是說的少多了。倒是苗苗偶爾還說(苗苗對臟話的敏感性似乎來得晚些),這時豆豆就會告狀:“爸爸,你看苗苗不講禮貌!焙呛牵F(xiàn)在倒成了監(jiān)督員了。
一方面是苗苗對屁股的興趣沒有那么強,另一方面也是有了對付的經(jīng)驗,苗苗對于屁股的執(zhí)著很快就消散了。這個“臟話敏感期”持續(xù)三個多月后,終于到了尾聲。
素兒——可以看出,相同的方法在不同孩子的身上效果會很不一樣。亮亮現(xiàn)在還在用替代法,把“討厭”說成“淘氣”,改正了不少粗口習慣。不過,雖然一個方法行不通,但一定難不倒善于引導孩子的豆苗爸。一個智慧而有趣的故事給孩子帶來如此明顯的觸動和轉(zhuǎn)變,讓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厭煩說臟話這件事情,向往友好、快樂的氛圍,絕對是標本兼治的好方法。早教網(wǎng)
幼兒一方面年齡小,缺乏社會生活經(jīng)驗,頭腦里沒有是非對錯觀念;另一方面他們好動、好奇,對周圍生活環(huán)境中的人和事物充滿興趣,模仿和探索是他們基本的學習方式。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來說,最初的臟話大部分屬于無知的模仿。他們對說出的臟話或臟詞的意義不理解,只是覺得新奇、有趣,“好玩”而已。年齡大一點的孩子說臟話可能已經(jīng)知道臟話的含義,理解并會使用臟詞,這時說臟話就變成有意識的行為,長此以往就會變成一種不良的行為習慣。要矯正幼兒已經(jīng)理解臟詞的意義后有意識說臟話的習慣,其難度要比改變最初單純的模仿性臟話更大。說臟話不僅影響幼兒的語言學習,而且影響孩子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性行為的發(fā)展以及他們的心理健康。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和周圍成人的語言構(gòu)成了孩子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預防孩子說臟話,不讓孩子形成說臟話的習慣,首先要“清潔”家庭語言環(huán)境,成人要注意自己語言的文明和修養(yǎng),為孩子文明語言習慣的形成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由于說臟話是一種有害的、不被文明社會所接受的偏差行為,因此我們對于孩子說臟話的行為應當采取“零容忍”的態(tài)度。當我們第一次聽到孩子說臟話的時候,一定不能無動于衷,更不能抱著欣賞的態(tài)度:“哎喲,我們寶寶會罵人了!來,寶寶,再說一遍,說給你爸爸聽聽!”成人的這種“肯定”的反應事實上就成為對孩子說臟話的強化,會導致孩子形成說臟話的習慣。很多孩子的不良習慣,實際上都是在父母“不經(jīng)意”的縱容下形成的。
文中提到“不要理他,以后慢慢地就過去了”,這實際上是運用了行為矯正中的“消退”原理:任何一種行為,如果一連發(fā)生多次,都未能帶來滿意后果,其行為的強度就會逐漸減弱,最后不再發(fā)生。有意地忽視不當行為,對之不直接作出反應稱為消退。消退適用于剛形成或出現(xiàn)不久的偏差行為。要注意的是消退只能用于不良行為。對于幼兒萌發(fā)的良好行為,如果我們沒有給予及時的積極強化,同樣也可能被消退。例如,毛毛晚上睡覺前到廚房和媽媽道晚安,這是幼兒園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但是,媽媽忙著干家務活,頭都沒有抬一下。毛毛愣在那里,又說一聲:“媽媽晚安!眿寢屨f:“快去睡覺!”第二天晚上,毛毛還是來和媽媽道晚安,結(jié)果仍是“石沉大!保瑳]回音。自此以后,毛毛再也不對媽媽說晚安了。所以,成人的態(tài)度既是良好行為養(yǎng)成的重要因素(例如鼓勵和支持),也是不良行為習慣的源泉(例如置之不理)。
當我們第一次聽孩子說臟話,一定要予以消退,決不能把它當做孩子的“進步”或“好玩”來欣賞。否則一旦形成惡習,改起來就難了。
孩子可能因為不知道該怎么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而采用不恰當?shù)姆椒,例如用“笨蛋”、“傻瓜”之類的詞語宣泄怒氣。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先告訴孩子“挨罵”以后的不愉快的體驗,同時教給孩子一些能夠被社會所接受的宣泄消極情緒或?qū)θ擞幸庖姇r的表達方法。
對于孩子已經(jīng)形成了的有意識說臟話的習慣,可以采用消退、懲罰和積極強化、區(qū)別強化相配合的方法來矯正。因為消退和懲罰雖然可以用來消除不良行為,但不易讓個體積極地表現(xiàn)良好行為。應當配合積極強化、區(qū)別強化的方法,來消除不良行為,建立良好行為。所謂區(qū)別強化,是指在某一特定時間內(nèi),當個體的某種不良行為次數(shù)減少時,即予以強化,最后使這種行為不出現(xiàn)或出現(xiàn)次數(shù)在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具體到孩子說臟話的案例,我們可以通過和孩子建立協(xié)議的方法,例如如果在一天之中沒有說臟話,就給予積極強化,給予表揚或獎賞。早期教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兒童的不良行為往往是由簡單的不良行為經(jīng)長期塑造而形成的。不良行為的矯正,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往往比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需要更長的時間,而且還容易出現(xiàn)反復。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結(jié):一般遇到孩子說臟話的時候,父母們最好不要當面制止,因為這一時期的小寶寶反判心理比較大,越是制止反而越是激發(fā)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只有學會智取才可有效,所以家長們平時就要多關(guān)注這方面的小常識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128146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