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別讓愛成為傷害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在學校中養(yǎng)成。” “中小學教育階段是青少年兒童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最佳時期”。
在幼兒園,應以培養(yǎng)幼兒最基本的學習、生活、勞動習慣為主。作為小班的孩子,我覺得從讓孩子勞動可以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始。
為了鍛煉孩子,孩子起床時,我們都會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穿褲子,穿鞋子,慢慢的要自己穿衣服。然而這樣引起了一位家長的不滿,其中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孩子還這么小,就要自己穿了,他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我們是來學知識的,不是來學穿衣服褲子的!穿衣服褲子我自己在家也能教啊!孩子長大自然就會了”
眾所周知,養(yǎng)成各種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有助于兒童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行為習慣的好壞往往可以直接影響幼兒的成長與發(fā)育。兒童的勞動教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良好的勞動習慣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成果、尊重他人的優(yōu)良品質。
我困惑:家長的這種“愛”對孩子有益嗎?我不禁想起了這么一則寓言故事:一只壁虎被一根釘子釘住了尾巴,困在墻縫中長達十年。這十年,另一只老壁虎一直銜來食物喂養(yǎng)它。其實,壁虎在被釘住尾巴時,會自然掙斷尾巴逃生,不久還可以長出一條新的尾巴來。但老壁虎舍不得孩子忍受斷尾之痛,從而使它的孩子長期承受著沒有自由的愛。
老壁虎式的“愛”是可怕的,在這樣沉重的關愛里,孩子能承擔起他應盡的責任嗎?他會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嗎?我想:那只會使孩子成為一個庸人。
所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僅僅要求孩子,而更應該改變家長的態(tài)度與認識,不要再讓家長的愛成為一種“傷害”。家園一致的教育才會更有希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128576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