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10種策略矯治寶寶攻擊行為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如果有一天,小家伙回家時哭成一團,身上臟兮兮,臉上落下指甲抓過的兩道紅紅的痕跡;或者聽到門鈴響,打開門就看到一張怒氣沖沖的媽媽面孔,人家一手拎著正在擦眼淚的陌生小孩,另一只手上揪著的卻是自家可憐巴巴闖了禍的孩子,你會作何感想呢?

解讀攻擊性行為

從孩子融入群體生活那一天開始,父母頭痛的日子也就多了一起來。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人東西……被打、被罵、被推、被踢、被搶……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幾乎都會不可避免地經歷這些事情。

先做后說、手比嘴快,這是3歲之內寶寶的最大特點。寶寶是天生的學習者,打架就是寶寶生活的一部分。在這樣打打鬧鬧的生活中,寶寶一點一點習得了與人交往的經驗,懂得了以最恰當的方式與周圍的人融洽相處。

雖然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但卻未必帶有目的性。他的邏輯很簡單:看到別人的玩具很漂亮,而自己沒有,心里就會升起想要的欲望。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伸手去拿。如果別人不給,他就可能會搶,甚至很自然地用咬或打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通常被咬被打的寶寶會感到痛而松開手,于是他就順理成章地得到了玩具。這樣,咬人的寶寶就會獲得這樣的經驗:通過攻擊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于是,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就會因此受到強化。

攻擊性行為形成原因

1 父母教育方式不當

當小寶寶第一次做出攻擊性行為時,大多數成人會覺得十分有趣,他們常常通過不斷逗引寶寶進一步攻擊他人來取樂。這無形中就傳遞給寶寶一種錯誤的信息,那就是攻擊別人是一件十分有趣、能獲得成人首肯的游戲。寶寶會樂此不疲,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攻擊別人的習慣。

只要寶寶做錯事,有些父母就不分青紅皂白打他一頓。挨打的寶寶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并且將這種情緒“轉嫁”到比他弱小的其他人身上。還有些父母擔心寶寶在外被其他孩子欺負,于是就教育自己的寶寶:“如果有人欺侮你,你就狠狠揍他。”這對寶寶的攻擊性行為無疑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 受不良環(huán)境影響

由于寶寶的模仿能力很強,而辨別是非的能力又差,所以很容易模仿周圍的人或影視鏡頭里的攻擊行為。有資料表明,經?幢┝τ耙暤暮⒆尤菀壮霈F攻擊行為。也就是說,大眾傳媒的不良影響也是產生攻擊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

3 寶寶情緒惡劣

2~3歲寶寶還不會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旦他們感覺自己被父母忽略、缺乏安全感、情緒受到壓抑或者因為嫉妒別的孩子等,就很容易采取攻擊性行為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以達到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目的。

矯治寶寶攻擊行為的10種策略

1 為寶寶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

與成人相比,寶寶的行為更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在一個有多種多樣玩具、充裕的玩耍時間及良好氣氛的環(huán)境中,孩子的攻擊行為將大大減少。因此,家有小暴君的父母應提供足夠的空間、玩具、書籍和其他娛樂器具供寶寶選擇。在選擇玩具與娛樂器具時,應盡可能避免刀槍等明顯有攻擊傾向的玩具,也不要讓寶貝看有暴力鏡頭的電影、電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128581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