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受中國傳統(tǒng)教育影響,男主外,女主內(nèi),爸爸把一切教育孩子的問題都交給了媽 媽,爸爸工作忙沒有時間顧家,而媽 媽在育兒方面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沒有機會去與爸爸進行探討,就算是有時間說一說,在爸爸那里也就兩句話就打發(fā)掉了,通常都是工作忙,這些事你自己拿主意吧,唉,實在是沒有辦法。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爸爸也逐漸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孩子稍有不順心,大發(fā)脾氣時,那種挫敗感不言而欲,突然就會覺得掙錢不重要,孩子教育不好,什么都是零。
說到教育,道理誰都懂,可是要真正操作起來,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首先,如何讓孩子信服;其次,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最后,如何去操作與實施。
自從今天三月份加入家庭教育學習以來,通過每周一課,經(jīng)常寫寫親子日記及學習心得,覺得家庭教育真是還得系統(tǒng)的學習,之前也是非常關注這方面的學習,但因懶惰的心理,經(jīng)常是出現(xiàn)問題后,才著急去解決,上網(wǎng)查資料,只要找到相應的方法,解決眼前的問題后,就告于段落了,其實只是在滿足自己的焦慮心理,從來沒有想到過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一系列習慣,直至焦慮感逐漸上升,心里壓力過大后,才想到要好好學習下家庭教育了。
一開始學習家庭教育只是我單方面的,家里的其他人都在旁觀,尤其是孩子爸爸,持保留意見,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孩子的狀態(tài)有了改觀,也讓我信心百增。在聽老師的錄音時,每每遇到與孩子相類似的問題時,都會試著讓孩子爸爸聽一聽,爸爸開始也很好奇,聽后也認同老師的一些方法,也發(fā)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見,就這樣,我們在一起有了共同的話題—育兒,如何教好孩子。男人與女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所以在學習上的方法不一樣,母親在聽錄音的時候,大都在找與自己孩子相類似的問題,找到后,只關注老師所講的方法,然后去實施到自己孩子的身上,想馬上看到效果,這也是當媽 媽的為什么經(jīng)常焦慮,為什么學習后反而更焦慮而且看不到效果。而父親看待問題的方法卻不一樣,他們在聽后,雖然也會關注一些方法,而更多的是在想,通過一件事,如果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怎么樣針對這種心理活動做出反映,從而達到育兒的真正目的,這也是印證了老師所說,當父親進入家庭教育的大門后,進步反而比母親要更快。
當然要想讓父親真正走進家庭教育的大門還真不是一件易事,人都是有好奇心的,為什么不好好利用這個心理呢。每次,只要爸爸在家,在聽課時,征得他的同意后,用音箱來聽,可以借機熏陶一下他,但有時我會故意不讓他聽,直到已經(jīng)充滿好奇時,才會滿足他,當然爸爸也會問我,這周的課主題是什么啊,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之類的,我也借機把自己的理解說給他,并可以給他上上課。
學習家庭教育的同時,也是在充實著自己,也是在學著自己該怎樣做人,怎么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當然,學習家庭教育不僅可以應用到教育孩子,還可以應用到生活中、工作中。通過自己的充實,有些時候也可以給爸爸在工作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支支招,互相討論討論,這也會使孩子爸爸對我另眼相看,從而提升了個人魅力。
直至夏令營時,因爸爸不放心我們娘倆去那么遠的地方(我從來沒有獨自帶孩子外出旅游過),對我們的不放心,再加之好奇心理,終于決定與我們一同前往,夏令營大多都是媽 媽帶著孩子來的,只有少數(shù)是爸爸陪同,只有我們是一家三口,當然大多數(shù)人對于我們都抱以羨慕的目光。夏令營算是孩子爸爸學習家庭教育的起點,當然隨著孩子的年齡一年年的增長,父親教育逐漸要強過母親的教育,所以父親要提前接觸家庭教育知識,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系,這樣才能順利的接過母親教育的接力棒,一方為主,另一方為輔,相輔相承,夫妻合力,這樣才是家庭教育最理想的狀態(tài),才能讓孩子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我們對孩子所期望的最終目標。
一、統(tǒng)一思想,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
教育和培養(yǎng)孩子是家庭中夫妻雙方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如果任何一方包辦都是不合適的。只有夫妻雙方認識一致、配合默契和行動積極,才能在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中防止偏差,收到有益于孩子的最佳教育效果。
原來爸爸認為,只要掙多多的錢,將來把孩子所要走的道路鋪平,為她創(chuàng)建一個好的環(huán)境、好的工作,這是他的人生目標,這點我并不認同,剛好與他相反,一個人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前進的過程會經(jīng)歷很多波折與坎坷,但這會成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經(jīng)歷,從這些困難中孩子會逐漸長大,逐漸成熟,只有這樣才會真正走向獨立,將來才可能成為獨擋一面的人才,如果一個人的人生道路過于平坦,她的人生毫無經(jīng)歷可言,而且做父母的不可能陪孩子一輩子,那么將來遇到困難怎么辦?她將如何去面對?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孩子爸爸看到了很多同事家的孩子的種種狀態(tài),漸漸的改變了他的看法,他不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大蛀蟲,希望孩子能獨立,以后我們能少操些心。在這一點上,我們的思想統(tǒng)一了。有了共同的目標,接下來就是實施了。
每個人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同,父親在教育方面展示更多的是勇敢、自信、堅強的一面,而母親在教育方面展示更多的則是細心、耐心。
大多數(shù)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由母親帶大,父親很少參與其中,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會逐漸出現(xiàn)膽小、不自信,尤其是男孩子更為明顯,當父親的完全不知道是完全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有時還會嘲笑孩子,甚至會辱罵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在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孩子開學該初一了,直至現(xiàn)在還在與媽 媽同睡,自己不敢呆在房間,天黑了,不敢一個人上廁所,當然上廁所這件事還得媽 媽陪,爸爸完全不管,除了工作,就是忙著應酬,導致現(xiàn)在孩子看著都有些女性化,玩伴大都是女同學,有時大家聚在一起,或多或少有人就會開玩笑,那么大的孩子了,膽子還那么小,家長不以為然,全當玩笑了。
幸好格爸早意識到了這一點,原來經(jīng)常應酬的他,也學會拒絕了,有時間會盡量陪陪孩子,爬爬山、游泳、到學校操場鍛煉身體,每當全家一起出動的時候,我都會對孩子放手,放心的交給爸爸,讓孩子體會下與爸爸怎么相處,讓爸爸的勇敢與自信去影響著她,當然在爸爸的身上我也學到了,要相信孩子,給予孩子信心,如何正確看待孩子面對的困難與挫折。
當然爸爸在我這里也知道了應該對孩子多些耐心,就像有一次爸爸輔導孩子做作業(yè),通過耐心的講解,爸爸與孩子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通過那一次,xx與爸爸之間更加親密了,孩子眼中的爸爸不再是簡單、粗暴的爸爸換來的是耐心,而且有著更多智慧的爸爸。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雙方都發(fā)揮出自身的優(yōu)勢,教育目的統(tǒng)一,在一方有偏差的情況下,另一方及時提醒,兩個人互相監(jiān)督、互相鞭策、共同進步這樣才能更好的達到育兒的目的,使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二、統(tǒng)一原則,堅持原則
所謂原則是指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準則。對問題的看法和處理,往往會受到立場、觀點、方法的影響。在處理問題上母親往往會隨著孩子的情緒變化而改變立場,違背了自己的原則,而父親往往比母親更有原則性,更能堅持原則。
就在前幾天發(fā)生了一件小事,一天,我們一起帶xx去圖書館看書,在出發(fā)前,xx準備了一杯水,準備在圖書館喝的,到了圖書館,下車后,我發(fā)現(xiàn)xx并沒有拿著水杯,于是忍住沒有提醒,我是想看看她到底什么時候能想起來。進入圖書館后,我們各自找到了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坐到了一張桌子前,一起開始看書,看了一會兒,xx想起她的水杯,是因為她渴了,想喝水,這才想起水杯還在車上,于是央求我,要我下去取來,我與爸爸的一致意見是,要想喝水,只能自己去取,xx聽了當然不愿意去,對我又繼續(xù)央求,我還是那句話,自己去取,幾輪過后,xx生氣了,但顧忌到在圖書館,沒有大喊,只是非常生氣的說,渴死我算了。我們倆誰也沒有理她,過了一會兒,xx好像把這件事忘記了,又專心看書去了。在這其間,有幾次我還真想下去取水杯,因爸爸在一旁非常堅持,我也就忍住了。事情過后,還受到了格爸的表揚,還好我堅持住了。
在育兒的過程中還應該堅持哪些原則呢:
1、育兒不是一個人的事
孩子是愛情的結(jié)晶,沒有什么是丈夫該做的事或妻子該做的事。養(yǎng)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事業(yè),哪一方都不能當旁觀者,不能將養(yǎng)育孩子的責任推到一個人的身上。要抱著“沒有我的參與,孩子無法順利成長”的想法積極地參與到育兒過程中。
2、經(jīng)常鼓勵孩子
孩子在做第一次嘗試時,無論成功與否,父母都不要吝嗇自己的贊賞。被稱贊的孩子會認為得到了父母的認可而充滿自信,促進自我意識的發(fā)育。同時還會增強孩子對其他事情的熱情,不論接觸什么事情,都想積極參與。稱贊本身對我們也有好處。為了稱贊,需要發(fā)掘孩子的優(yōu)秀面,經(jīng)常關注孩子,孩子會感受到濃厚的親情。
3、對孩子講話語言要精練
做父母的總怕孩子聽不懂自己所說的話,或怕孩子忘記對她的叮囑,所以總是不厭其煩的一遍遍的重復。其實孩子是最怕父母嘮叨,當父母有這樣的舉動時,孩子會選擇性的關閉耳朵,不管你說得多么重要,孩子一個字都不會聽,這樣就出現(xiàn)父母經(jīng)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我說的為什么你總是不聽呢,都是為了你好啊。所以我們在對孩子說話時,語言要精練、有條理,盡量說出一二三條,把自己所想表達到內(nèi)容做到簡單明了。
4、父母做好榜樣,讓孩子保持一顆感恩的心
“言未傳,身先教”當你用行動來為孩子做表率時,比講一些大道理要有用得多。做父母的在家中對雙方父母應平等對待,當兒媳婦的要孝敬公公婆婆,當女婿的要孝敬岳父岳母,多關心老人,把他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這樣即盡了孝道,也為孩子做了一個好榜樣,更多的體現(xiàn)在,當幫助孩子做事時,孩子會說聲“謝謝”,當下班回家時,孩子有時會找我們聊天,問問今天工作忙嗎,都做了什么事,也會問今天開心嗎等等,這些都是不通過講道理才能做到的,是通過我們做父母平時所做的,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所以才會對父母關心,這時的我們感到心里暖暖的,很幸福。
三、家庭和睦是對孩子無聲的教育
在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中,只要夫妻雙方恩愛相處,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并有一個共同培養(yǎng)孩子的愿望和行動,孩子才會得到良好的人生啟迪,才能健康發(fā)展。但如果只有一方努力、一方放棄或者雙方因其他原因而對孩子施教偏激,孩子的成長就容易導致畸形發(fā)展,一些孩子的戀父或戀母情結(jié)以及其他不良厭學情緒等行為的產(chǎn)生,都是這種偏單親或偏激施教的結(jié)果。
和睦的家庭的孩子,被愛包圍著,每天都在感受著愛與被愛,只有這樣的孩子才會愛別人,才會知道如何去愛,是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有一次,母親推薦我看一個電視節(jié)目,是說孩子和媽 媽之間的故事,xx這時說,不讓我看,那里的孩子的爸爸和媽 媽都是離婚的,他們都不幸福,不像她自己同時擁有爸爸和媽 媽的愛,她說她是最幸福的人,并問我,媽 媽你不會和爸爸離婚吧,我笑了笑,“為什么可和爸爸離婚呢,我們那么相愛,而且還有你這個可愛的小公主,怎么會離婚呢。”孩子的話是最真實的,我能從中體會到,xx的幸福感與滿足感。
和諧的家庭是人人平等的,我們要把孩子當成家庭中真正的一員,平等對待:
1、要尊重孩子。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從小受到尊重,才會產(chǎn)生自尊心,長大后也才會尊重別人。
2、要善于批評。孩子難免會有錯誤和過失以及不能令人滿意的行為習慣,爸爸媽 媽應該循循善誘,幫助他改正缺點與錯誤,千萬不要在眾人面前議論、指責孩子,如說孩子很笨、不聽話等。這將會強化不好的行為,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評要講究藝術,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只能讓孩子自己知道錯在哪,才能心甘情愿的改正錯誤。
3、家庭中應該有民主平等的氣氛。父母要求孩子幫助做事應該用請求或商量的語氣,不可強迫命令。孩子做完事后,父母也要對孩子說“謝謝”。父母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也要承認錯誤,若錯怪或冤枉了孩子,事后應該向孩子道歉。家長的要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主動的改正,給孩子一個正能量,從而增養(yǎng)孩子做人和敢于面對自我的榜樣。這樣的孩子會充滿自信,會變得非常陽光,勇于承擔責任。
教育孩子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夫妻雙方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需要反復商量和經(jīng)常研究。
夏令營回來后,爸爸已基本能掌握一些育兒的方法,在鍛煉孩子獨立方面很有原則性,在這方面我也挺佩服他的,格爸也經(jīng)常對我說,孩子該讓她獨立的時候,就得獨立,你不能總是害怕這個,害怕那個的,在這方面確實是我的弱點,總是擔心,沒有完全放手,就如讓孩子單獨在家,獨立外出做事。
xx大概在一年級時,有一次家里就我們兩個人,有快遞過來,加之我有一個郵件需要寄出,需要親自下樓去辦,因當時是冬天,天氣比較冷,就讓xx留在家里等我,當時說時還好好的,等到我回來后,就發(fā)現(xiàn)xx不見了,找了半天,才發(fā)現(xiàn)xx在窗簾后面,已經(jīng)嚇得不敢說話了,當時也進行了安慰,等到再有此類事情發(fā)生時,xx再也不敢一個人在家里了。后來隨著xx大一點兒了,我就嘗試著讓她自己出去替我買一些東西,都是到小區(qū)樓下的超市,離得很近,每次都能完成任務,因都是自己去的,每次都得到了一些經(jīng)驗。通過幾次這樣的鍛煉,xx的膽子也逐漸大了起來,不過還是不敢一個人在家,每每家里有事時,我都帶在身邊去上班。就在前一段時間,有一天晚飯后,姥姥和姥爺不在家,格爸想出去走走,xx不想去,但也不準我去,要我留下來陪她,通過幾次商量后無果,這時格爸對xx說了一些話,承諾回來買她所要的東西,并約定了時間,xx居然答應了,這是xx第一次單獨在家,回來后問說,感覺還可以。過了幾天后,又一天家里沒有人,xx一開始說要跟我去上班,后來因為有了上次單獨在家的經(jīng)驗,這次非?隙ǖ恼f,可以單獨在家,并說了單獨在家時應完成的任務,等到中午,我回家時,任務完成的不錯,當我問她單獨在家有什么感覺時,她的回答只有一個字“爽”,這是xx向獨立邁出的一大步,真正心理上的獨立開始了。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只要一件事是對的,付出行動時不要前怕狼后怕虎的,堅持自己的原則,給孩子和自己足夠的信心,給孩子以正能量,這樣孩子才能自信的走下去。同時也要謝謝xx爸,是他讓我明白了這些,也是他教會了我如何堅持原則,如何給自己足夠的信心。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教育孩子,父母同責,擔子同挑,行動同步,只有雙方共同配合,這才是真正的親子教育,才會收到比單方面教育更好的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30720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