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下很熟的一個小孩子,常見到她。很少說話,皮蛋老師見到她問十句也會說上二、三句。 有時覺得最難過的事是什么? 就是一個孩子的命運已事先就可以預(yù)見,沒有什么希望。這個小女孩子就是這樣,父母在外地打工,相依為命的外婆耳聾,時不時回家的小舅舅也是耳聾,而最有能力的外公在外面?zhèn)麂N(賺了幾次錢然后就給傳銷送了幾次錢)。媽 媽也是耳聾,孩子爸爸是因為偏遠家窮招郎上門。 小女孩子有的親近的人的文化水平都沒小學畢業(yè)。這些都還是次要的,最為讓人傷心的是,因為遺傳,小女孩子的聽力會慢慢減弱,最后像她媽 媽一樣。
小女孩為什么沉默寡言?原因很明顯,沒人聽她說話。據(jù)她說學校的老師也很兇,打人罵人(沒耐心的老師都這樣,有人總認為是老師沒愛心,其實與愛心無關(guān),一般人都是有愛心的)。 皮蛋老師在猶豫XX學校要不要免費收這個小女孩子,和老師們商量再說。
實際上,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問題。有些父母或外婆或爺爺聽力是正常的,但其實他們卻像這個女孩的外婆一樣,接收不到孩子的信息。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患上“無助感”,最后孩子放棄正常的交流。對于一個低齡的孩子,這是多么悲慘的一個環(huán)境,只是比孤兒院好一些罷了。
做父母的,耐心地傾聽(傾聽意味著同理心,不僅是聽到聲音,而要聽到孩子的內(nèi)心;這里的聽不是狹窄意義上的聽。)孩子,不要做一個正常聽力的卻接收不到孩子信息的“聾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31941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