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發(fā)現,自己的孩子喜歡打小報告。其實父母們要了解,這可能只是孩子希望得到別人重視的一個方式,孩子渴望溝通和交流,因此家長對于孩子打小報告不要一味禁止。
“老師,XX沒有好好做操。”“媽媽,XX拿了我的餅干。”如果孩子愛打小報告,你會怎么處理?有的家長認為這是孩子處于秩序敏感期的表現,是正常現象,慢慢就沒事了;有的則覺得這種行為很不好,禁止孩子打小報告,告誡孩子有事和小朋友當面說清楚,不要背地里去告狀。
早教專家指出,由于想受到別人重視或者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較弱等原因,3-10歲往往是孩子打“小報告”的高峰期。孩子愛打小報告的行為是一種正,F象,和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關系,家長應給予包容和理解。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認真分析孩子打小報告的原因,對癥下藥,不應盲目制止或者無視。
“打小報告”是成長的標志
常女士的兒子今年3歲多了,近來幼兒園的老師向她反映兒子經常向老師說誰誰不吃飯、誰誰不做操,很會打小報告。
“他平時在家也總是向我告狀,哪個小朋友拿他玩具了等等。”常女士說,她咨詢了其他家長,發(fā)現大家對此事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她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打小報告’其實是大人給孩子貼的標簽,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好比一個小朋友喜歡玩具,帶回了家,這只是他一個很純樸的想法,而大人則會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認為這是偷東西。有些家長厭惡孩子打小報告,也是因為他把孩子的一個交往行為變成道德行為。”小橡樹幼兒園執(zhí)行院長王蕓說。
據王蕓介紹,從常態(tài)來看,四五歲正處于孩子的交往時期,打小報告的情況比較普遍。因為這時孩子開始發(fā)展語言能力,渴望溝通與交流,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打小報告是他給自己找到的一個交流方法。“當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其實是他成長和進步的標志。”
“確實,孩子打小報告的行為是很正常的,而且很多時候可能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他自身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或者不自信,沒有勇氣去自己解決問題,只好求助老師或家長,對大人產生依賴。”家庭教育與兒童情商培訓專家、學之郎情商課堂創(chuàng)始人倪志勇指出,在建立規(guī)則的時期,孩子對其他人破壞規(guī)則的行為比較敏感,有時老師會對孩子打小報告給予肯定,這就強化了孩子的這種行為。
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心理咨詢師岳文昊表示,在心理學上,孩子10歲以前一般會認為老師和家長是無所不能的,大人的地位要高于同伴,所以寧可得罪小朋友也會去告狀。10歲以后孩子會更看重同伴,這時他們打小報告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因為很有可能會被同伴孤立。
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132452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