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封閉式教育不利孩子成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編者按:一位父親出于望子成龍的美好愿望,放棄了孩子的學校教育,選擇了在家里潛心對其進行圍棋和書畫方面等方面的特長教育。昨日本報珠三角版《11歲男孩不上學在家學圍棋》報道刊出后,引發(fā)廣大讀者的熱烈討論,來信和電子郵件達到愈百封,他們大多認為,家長要深思……

    昨天,本報珠三角版《11歲男孩不上學在家學圍棋》報道刊出后,引發(fā)廣大讀者的熱烈討論。為了孩子某方面的特長培養(yǎng)而放棄學校教育到底該不該?這位棋童的父親如此執(zhí)著的堅持,最終能否真的讓孩子成才?就讀者關心的問題,記者昨天采訪了有關專家。

    專家:封閉式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長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王琳乾認為,棋童小舟的父親為孩子選擇的這條成長道路,風險未免太大了一點。誠然,古代的確有一些沒有接受啟蒙教育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大家。像孔夫子,并沒有讀過大學,但他的經(jīng)歷和成就卻令人敬佩。但那畢竟是在古代。小舟的父親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實施教育,這種“試驗”的風險太大,至于孩子未來能否成才實在難以預料。

    汕頭市一家小學的校長認為,學校教育是對學生在道德修養(yǎng)、文化等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它在傳授給學生知識文化的同時,更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這對于最終要踏上社會的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如果讓小孩長期處在一種封閉式的學習環(huán)境,弊肯定大于利。另外,學校是一個大集體,同學間互幫互助,這樣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有利于孩子培養(yǎng)團隊精神,更有利于孩子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她認為,特長教育和學校的普通教育并不矛盾,對一些有專長的孩子,可以用特殊的方法進行突破常規(guī)的、有針對性的教育,但基礎性的文化知識不能丟。

    深思:應引起人們對孩子成長環(huán)境的關注

    汕頭市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長林振偉認為,對小孩來說,學校教育是學習適應社會生活必備知識,融入社會生活的一條捷徑。讓小孩放棄學校教育,從家庭教育學習社會生活知識,實有“舍近求遠”之虞。近年來,在國內也出現(xiàn)通過另類教育而獲得人生成功的個別例子,但這種個體成功模式,并不能否定人通過學校教育成功的普遍規(guī)律。

    林振偉認為,在當今倡導寬容、張揚個性的社會里,在不違反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的情況,我們應當對他人選擇自己成功的模式給予理解、尊重。透過這些“獨特”成功模式的選擇,如何為孩子選擇科學的成功途徑、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恐怕這才是社會和家長要深思的問題。

    專家意見

    封閉式教育不利孩子成長,事件應引發(fā)人們對孩子成長環(huán)境的關注

    反方

    我的前車之鑒應記取

    家庭教育固然是好的,可父親不能只教孩子下棋,習書畫。最好是把他送到學校,讓他學到更多的謀生本領。我是過來人,拿過省、全國、亞洲圍棋金牌。但后因缺少其他的謀生本領,連當個保安也當不好,這是前車之鑒,聽我的吧!一名退役運動員

    小舟的成長可能是畸形的

    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人,他的一生都不能脫離社會。沒有哪一個人能例外。小舟現(xiàn)在不上學,不過集體生活,對他的成長是不利的。對他的德、智、體、美的培養(yǎng)和全面發(fā)展,其家長不可能都包攬起來。這樣小舟的成長只能是畸形的。一旦他走上社會的時候,他就面臨兩種選擇:一種就是補課,重新學習自己欠缺的知識,這樣才會被社會所接納。另一種就是自暴自棄。由于不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最后被社會所淘汰。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的。顧大同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相互替代

    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生事業(yè)成功與否只有20%取決于智商,其余80%取決于情商。情商主要通過后天實踐取得,而且一個人情商的高低,主要源于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yǎng)。家庭教育塑造孩子的人格基礎,學校生活鍛煉學生的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這正是兩者互相補充又不可替代之處。因此,小舟在父親嚴老師的家庭教育模式下,或許在特長方面能得到更快的進步。但這樣的個例不具有普遍性和示范性,因為人是一種社會化的動物,參與和適應群體生活是一種基本的技能,也是事業(yè)取得成功的基礎。梁劍芳

    正方

    只要能成才就無可厚非

    成才之路有很多條,當然,通過現(xiàn)代形式的教育途徑走成才之路是現(xiàn)代社會大多數(shù)人能夠接受并認同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不能排除其他的成才方式,小舟的父母選擇的那一種方式,我認為只要能夠成才,就無可厚非,走自己的成才之路,讓別人去說吧!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彭秀華

    條條大路通羅馬

    大部分中國的父母認為只有上大學才有出路,每天都逼著自己的子女上什么輔導班、培訓班。考試考得不好又是打,又是罵。我個人不贊同這種做法。“條條大路通羅馬”,我認為不是只有讀書才能有飯吃,因此可以獨自學門手藝,在社會上生存下來。既然他對某些方面有興趣的話,就讓他去發(fā)展。父母再加以一定的指導。

    并且,學校教育不是完美的,老師不可能每個學生都可以關注到,長期以來這樣會扼殺他們的長處,使他們失去信心,多一個只會讀書的書呆子,少一個比爾·蓋茨式的人物。相反,家庭教育有利于提供一個良好寬松的環(huán)境讓孩子學習,讓孩子發(fā)揮自己的專長、發(fā)展,家庭教育也可以成才。從社會上來看,大家都對這種做法不了解,批評聲一片,這是不應該的。白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278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