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兒童畫常常讓那些做父母的啼笑皆非。乍眼一看他們的畫:大頭小身子,歪嘴沒鼻子,細看一下子--真是沒面子!
于是家長們皺著眉、搖著頭:“你在畫什么?我看不懂!边是“不對!不對!長頸鹿不是這樣畫!”就這樣,孩子的創(chuàng)作興致不知不覺被抹殺在搖籃中!
其實幼兒期的孩子,從生理到心理,尚處在不成熟階段。如:手部肌肉、腕骨,發(fā)育很不完善,在拿筆畫畫時,就會出現(xiàn)一種本能的“自由”,畫出的畫就會不成比例、不流暢。所以,我們在評價孩子的作品時,不能用評價成人畫的標準去評價,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用“童眼”去看、去欣賞。說白了,就是和孩子來談他的畫,讓他覺得你懂他的“語言”,讓孩子更信任你、尊敬你,這可是許多父母夢寐以求的!
一、進行有意義的談畫
孩子畫畫并不是為了臨摹真實的世界,而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感覺,所以,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畫,快樂而純真地表現(xiàn),遠比要求孩子創(chuàng)作來得有意義!
最好的談畫時機,是孩子剛畫完,主動給父母看、創(chuàng)作意念仍清晰、興致正高昂時。
首先,您可面露微笑,放下手邊正在進行的事,摟著孩子,傾聽他訴說畫中的內(nèi)容。您可先肯定孩子的創(chuàng)作歷程,并從中思索適合和他談什么,再將找尋孩子畫中具體象形的眼光,轉移到構成特色及造型的三要素--線條、形狀和色彩!
例如,當孩子處于涂鴉期階段(1-3.5歲),在畫面上表現(xiàn)的是錯亂雜點或是各色線條時,您可指著畫說:“哇,這里有好多線條!薄斑@條線又細又長!薄斑@里還有會轉彎的線。”“這條線都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有藍色、紅色和黃色,看起來真熱鬧!薄
當孩子進入命名涂鴉期(3.5-4.5),會將畫在紙上的記號,與自己經(jīng)驗中的事物拉上關系,并賦予名稱。例如,孩子說他畫的許多點和線是消防車在救火!昂么蟮幕鹧剑∈遣皇且泻芏噍v救火車來幫忙?”“消防車用什么救火呢?”“是什么地方失火了?”“還有誰會來幫忙救火呢?”
以開放式的問話和孩子交談,除了可分享畫中內(nèi)容,還可進一步擴大及延伸孩子的創(chuàng)作空間,對孩子抽象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大有幫助。
若是處于圖式前期的(3.5-5歲)及圖式期(5-8歲)的孩子,會把所知道的事情或愿望,以繪畫方式表現(xiàn)。例如,孩子畫的是暑假去游泳,“我看到你在這里游泳。”“哇!還有人在潛水呢!”“還有誰陪你去呢?”“池里的線條像波浪,你一定游得很快。”“每個人都穿了不同顏色的泳衣呢!”和孩子仔細分享畫中的每個細節(jié),掌握何人、何時何地、何物的原則,做豐富內(nèi)容的溝通,并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尊重他們的想法,讓他們的想像力在寬廣的思考空間中起飛!
二、談畫,參與孩子的繪畫歷程
其實若能學會欣賞孩子的畫,除了可以促進親子關系外,更重要的是,在談畫的過程中,孩子可內(nèi)省自己所畫所作,有助其提升繪畫的美感和表現(xiàn)自我畫風的特質(zhì),亦能在正確、有效的回答中,讓孩子了解畫中的造形特色,和別人對他畫作的感應。這不但可以激發(fā)孩子繪畫的興趣,也可增進他的造形語匯,學習如何與別人談自己的畫。
三、以鼓勵結束談畫
和孩子談畫,不論孩子是否給予回應,父母都應該以鼓勵的態(tài)度結束談話,而善于回應孩子的話,更能提升分享的好處及互動的美妙。例如:
父母:“哇!畫中的中央有兩個圓形,你用紅色和紫色把圓形涂滿了。”
孩子:“這是我最喜歡的草莓冰淇淋和葡萄冰淇淋。”
父母:“嗯,看起來真好吃!”
孩子:“爸爸,這是我特地畫下來請你吃的!”
父母:“謝謝你!讓我分享你的畫。你好認真!用了不同的顏色,也很用心地完成這張畫。”
若孩子的作品有失敗的地方,也應提醒他。例如,以色紙做撕貼畫,孩子沒將色紙貼牢,您可以用輕松而責備的語氣說:“哇!這張紅色紙好調(diào)皮,在這里蕩秋千,想一想,怎么樣才不會讓它掉下來呢?”或“你很認真地貼,但是這張紅色的紙要請你讓它多吃一些‘漿糊沙拉’,它才會立正站好!”
四、談畫,搭起親子溝通的彩虹
兒童畫是孩子表現(xiàn)自己,抒發(fā)自身情感及意念的創(chuàng)作。孩子畫畫,并非為了取悅大人,因此,父母和孩子談他的畫作時,要讓孩子知道,你欣賞他認真、有頭有尾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并多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與奇特構思!
相信孩子畫中的一點一線、紅紅綠綠,會為你們良好的親子互動,搭起一座美麗的彩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38788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