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孩子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豆媽記錄:玩具被搶之后

  2歲1個月

  皮蛋哥哥隨他媽來我家了,托皮蛋爸爸出差的福,皮蛋將下榻豆子家兩天,令豆子非常歡喜。

  皮蛋5歲,上幼兒園中班,無論在智力還是體力上都與豆子不是一個級別,所以,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情形有點“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味道。哪頭熱呢?肯定是豆子那頭嘛,小小朋友總是向往大朋友。

  豆子熱情地拿出自己的家當,叮叮當當鋪了一地,樂高積木、翻斗汽車、皮球、泰迪熊……小胖子很好客呢,媽媽高興地心想。

  豆子在眾多的玩具中率先拿起他最喜愛的電話,開始裝模作樣地撥號,聽話筒,表演得太逼真了,引起了皮蛋的興趣。大個子的哥哥一把搶過機座,啊呃~,豆子手里之剩下一個光桿兒聽筒,聽筒屁股上還連著一條斷掉的電話線。

  豆子措手不及,呆掉兩秒鐘。豆媽在一旁隔岸觀火,又遇上搶玩具的事兒了,看他怎么辦。皮蛋媽也沒有直接插手,而是挑動事態(tài):“豆豆,加油,搶回來!倍箣屝南,胖子這回要是出手就大長進了。別看我們豆子個頭大,但從小就是被妹妹們欺負的主兒。

  不出所料,豆子動不了手,可憐巴巴地對著皮蛋說:“謝謝哥哥,豆豆噠(‘的’字說不清)!边壿嬍俏抑x謝你,你總不好意思不給吧。用這種方式討要東西,趕上有素養(yǎng)的君子行得通,但現(xiàn)在對方是超我還不完善的5歲小男孩。皮蛋沒買賬,仍然自顧自玩電話。

  面對比自己高一頭的皮蛋哥哥,豆子嘴里不停嘟囔著:“豆豆噠,謝謝!薄岸苟箛}!逼さ白鞒隽艘欢ㄗ尣??把機座還給豆子,同時,又把豆子手里的聽筒拿走了。

  小豆子塊頭不小,膽子不大,從來不通過武力交涉。對于皮蛋哥哥的行為他無能為力,轉(zhuǎn)向一邊的媽媽,委屈地:“媽媽拿??”。豆媽希望小朋友自己解決問題,就鼓勵他找哥哥要。

  正說著,皮蛋哥哥拿著機座和聽筒跑開了,豆媽一拍豆子屁股:“上,去跟哥哥要回來!倍棺右贿呑罚贿厧е耷徽f謝謝哥哥,眼淚都要出來了。

  皮蛋媽看不下去,終于出手了,呵斥皮蛋馬上把電話還給弟弟。豆豆才得以拿回自己的玩具,不過,眼淚還是流出來了。

  哎,胖豆子怎么會這樣呢。我以為搶喜歡的東西是孩子天性,未教化的小人嘛總有點原始色彩。就算不主動搶別人的,被強奪了心頭所愛總要搶回來的吧,好歹你小子是個男人啊。可是,豆子好像比較懦弱,這教我有點擔心。

  我們一直希望豆子像個小男子漢那樣,淘氣一點都沒關系,但一定要有雄性動物的特征:勇敢、爭取、主動占領?墒鞘屡c愿違,這個小朋友就是斯文得很,從來不出手,當然,講文明是好的。但是,你總要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吧,這一點在別的小朋友身上為什么就是天然而成的呢?我有時候不得不思考,豆子這樣的性格到底是天性使然還是后天養(yǎng)成?這人的性格中,到底多大成分是遺傳因素決定,多少是來自環(huán)境影響?

  這些問題還不是亟待解決的,緊要的是,小朋友快要上幼兒園了,在集體生活當中,勢必會遇到不止一起的爭搶事件,那么他就總是這樣被動嗎?每次都可憐兮兮地被搶,會給他的心理造成什么感受呢?會給他的人際交往帶來負面影響嗎?

  這個時候,我開始有點理解某些家長教孩子:“如果別人打了你,你就要打回來!蹦欠N心情可以理解,但我不會教豆子這么做。還是堅持用文明一點的方式來維權(quán),畢竟小朋友還小,養(yǎng)成非暴力不合作的態(tài)度不好。

  在幼兒園吃點小虧并不怕,但是從來不去搶別人的玩具,并且也不搶回自己的玩具,是不是說明豆子不敢或不會主動爭取自己的需要呢?爭取是一種勇氣,是對自己力量的信心,也是未來進入社會的生存之道。我還是希望豆子可以更主動一些,勇敢一些,我該怎么教他呢?

  心理師爸爸的分析:正確看待競爭

  別急,小寶寶還沒有真正的競爭意識。等待不是競爭,搶奪也不是。給點時間,讓孩子會學會區(qū)分他人與自我,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正確地競爭。

  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主動,積極一些。特別是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競爭非常激烈,父母傾向于認為,積極主動的競爭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年幼的寶寶沒有真正的競爭意識

  小豆子一直在一個被滿足的狀態(tài)下成長,因此他基本不知道競爭的概念。他的東西被人拿走了,他自然認為別人會還回來,這是他的經(jīng)驗帶給他的認知,所以當有人拿他東西不還的時候,他只會說是我的。這是他表示需要。

  由于獨生子女政策的原因,使得現(xiàn)在的寶寶大多數(shù)被過于滿足,這樣就出現(xiàn)了兩種類型的反應:一是豆子型的,不爭不搶,遇到挫折,只要求助媽媽就一定可以獲得滿足;二是皮蛋型,我想要的東西就是我的,別人手里的拿過來就行,這種搶奪行為也不是競爭。這兩種寶寶都還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中,沒有危機意識,既不存在自我保護,也沒有競爭意識,他們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學會區(qū)分他人與自我,學會維護自我權(quán)益,與他人競爭。

  矛盾的父母:競爭or謙讓

  父母常會有比較矛盾的心理,既想什么都滿足寶寶,又擔心滿足后他們會要得更多。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但又覺得謙讓是美德。

  中國傳統(tǒng)教育提倡先人后己,但是,從人的內(nèi)心需要來說,肯定是先自己后別人的,因此,教育孩子懂得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有孔融讓梨的故事,意思是把自己想要的東西讓給別人,這是一種道德教育。而道德的形成是在寶寶5歲左右進行的。在這之前,寶寶一切行為的判斷都來自于媽媽喜歡與否。寶寶會看做這樣的行為是被媽媽認可呢,還是不被媽媽認可。而最終影響寶寶性格的,實際是后來的道德教育。當然,孔融讓梨到底是合適還是不合適,我不想去評論,但我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他不要去犧牲自己的需要而滿足別人,迎合他人認同的道德。我會教他學會分享,但不是討好。

  有一個笑話:張三和李四得到兩個蘋果,一個大,一個小。張三拿了個大的,李四不高興了,說:你怎么可以這樣呢?張三就問了:“那按你的意思,你先拿哪個?”李四回答說:“我當然先拿小的!睆埲龢妨耍骸澳遣坏昧,我還是拿大的呀!

  這個笑話反映出一個事實:真實需要往往不被認同。這是中國教育的一個特色,很多人間或?qū)W會了虛偽,而虛偽又被批判。因此來說,中國人必須學會些演戲的技巧,才能較好地應付人際交往。

  下面的例子充分表現(xiàn)了父母在引導孩子維護自己權(quán)利時是多么矛盾和笨拙:

  一個女孩與比自己大兩歲的表哥一起玩,同樣發(fā)生了豆子和皮蛋之間的情形,她的小熊被表哥拿走了。她的媽媽對著外甥說:“你是哥哥,要讓著妹妹啊!毙∧泻⒉辉敢饨o回小熊,媽媽又對女兒說:“哥哥要玩,你就讓他玩吧,你是妹妹,可以給哥哥的!北緛砼⑾M麐寢寧椭约阂匦⌒,聽到媽媽這樣說,她有點弄不明白了,反正結(jié)果沒有如自己所愿,她哭了。

  媽媽見到女兒哭了,又一次讓外甥把小熊還給妹妹,外甥還是不愿意。媽媽沒辦法了,一下就火了,對女兒大聲說:“你哭什么啊,怎么這樣小氣?!”小女孩子哭得更厲害了。自己感覺無助的時候,還被媽媽還大聲斥責,她內(nèi)心的無力感可想而知。這時候,媽媽更加焦慮了,一把奪過小男孩手里的小熊,扔到很遠。小男孩被阿姨的舉動嚇壞了,也哭起來了。

  媽媽感覺不妥當,本來氣呼呼的,一下子焉了,轉(zhuǎn)而安慰兩個孩子?蓛蓚孩子對她的安慰并不認帳,一個比一個哭得厲害。后來小男孩的媽媽來了,姐妹倆花了很長時間才把兩個孩子哄好。

  過后,我問那媽媽:當時你是怎么想的?她說,其實她很想維護女兒的權(quán)利,但是因為顧及到外甥,所以希望他們不要爭奪。我笑了,我說:“這樣小的孩子,能懂得你的需要嗎?”媽媽很尷尬。我問她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她想了一下,提出一個處理方式:先維護女兒的權(quán)益,然后再與女兒商量,是否可以和哥哥一起玩,這樣做既維護了女兒,同時又告訴小男孩子一件事情,那就是,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如果想要,必須經(jīng)過主人的同意。我告訴她,如果這樣處理那就非常明智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為人好的父母,內(nèi)心往往更想寶寶能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是他們寄希望于寶寶完成自己內(nèi)心愿望的一種典型心理。真實的情形是,一味用討好方式、用道德約束方式進行人際互動的父母,很難培養(yǎng)出有自我的寶寶。原因在于,父母沒有什么自我,怎能讓自己的寶寶認同呢?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豆媽希望2歲多的小豆子能搶回自己的東西,對小豆子的期望太高了。這個時候的豆子,還不會處理這樣復雜的事情,這并不代表他沒有競爭力,只是他暫時沒有能力。沒有能力的時候,他會害怕,需要求助。至于將來是怎樣,這還是一個長期學習的過程。

  有個媽媽問我一個問題:5歲的兒子回家說,自己在幼兒園被頑皮的小朋友欺負,不知道怎么辦,不想上幼兒園了,她該怎么做呢?我告訴她一個辦法,她回去實施了,效果很好。她問自己的兒子,有什么辦法能夠不讓他欺負你呢?兒子不知道。她給兒子兩個選擇:一,被欺負的時候逃跑;二,讓頑皮小朋友知道自己不好欺負,以后不敢再欺負自己。兒子說自己跑不過那個小朋友,只能選第二個,可是該怎么做呢?媽媽告訴兒子,可以通過學習跆拳道讓自己強大起來。兒子接受了,就去報名學習,學得非常認真。自此,兒子的自信大增,小朋友也沒再欺負他。

  通過有效的方式,幫助孩子提高競爭能力,這比暗自猜想孩子的將來更加實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0123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