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早期教育,家長不要急功近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隨著嬰兒出生高峰來臨,不少年輕的父母之間熱衷于一場又一場的寶寶競賽———比誰先會爬、會走路,比誰更活潑,比誰識字多……但幼教專家要提醒家長,幼兒的個體差異很大,千萬不要因為暫時的“技不如人”而給孩子太多壓力。

  滿足孩子身心需要

  不少父母帶著孩子來到早教中心,看到新鮮的玩具和教具,便指揮孩子這玩玩,那摸摸,卻忘了觀察孩子究竟對什么感興趣,孩子探索新事物的過程也一次次被打斷。上海早教專家茅紅美強調,早期教育首先應該滿足孩子身心的需要,家長切莫急功近利。

  上海市學前教育專家黃瓊表示,孩子越小,個體差異越大。有的孩子對文字非常敏感,一教就會;有的孩子對文字不感興趣,但動作能力發(fā)育得好。家長就應該根據(jù)孩子的特長和個性,為他創(chuàng)造活動機會。別總熱衷于用別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這樣,往往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對他造成傷害,或者使其自信心受到影響。明智的家長應該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并因材施教。

  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

  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不同,有的安靜,有的好動,有的整天樂呵呵,有的喜歡發(fā)小脾氣。黃瓊強調,雖然氣質沒有好壞之別,但性格有好壞差異,特別是有些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做事認認真真、有始有終,善于傾聽,不插嘴等等,都需要家長從小培養(yǎng)。她發(fā)現(xiàn),如今,不少孩子幼兒園畢業(yè)要升入小學了,很多好習慣卻未養(yǎng)成,這對孩子將來發(fā)展很不利。

  根據(jù)目前研究,孩子在六個月的時候就有了規(guī)則概念,如果家長不及時告訴他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他很有可能養(yǎng)成壞習慣。例如,有的媽媽在寶寶抓她頭發(fā)的時候,也是笑嘻嘻的,覺得孩子這么做很可愛。但是,明智的媽媽應該搖頭,告訴寶寶這個行為是不對的。同時通過這一舉動了解到,寶寶正在發(fā)展抓握能力,應給寶寶準備合適的玩具滿足他的需求。根據(jù)孩子不同階段的特點,給孩子及時地支持,適當?shù)匾龑,才能幫助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跨出第一步。

  重視過程而非結果

  很多家長關心孩子幾歲可以開始學音樂、識字、學數(shù)學,是不是越早越好?在幼教專家看來,這些都是很好的思維鍛煉,但家長看中的應該是思維鍛煉的過程,并非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識。

  黃瓊建議家長,培養(yǎng)孩子對文字的敏感,使他能對環(huán)境當中的漢字喜歡探索就行;在幼兒園階段,教孩子10以內數(shù)的加減,培養(yǎng)他對數(shù)學的敏感、好奇和興趣,讓他覺得數(shù)學非常“有趣”,能夠幫助解決很多問題就行。這樣,到小學以后,孩子才會有更大的興趣去學數(shù)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0635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