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娃娃離不開一個“早”字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潛能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8歲的“孕婦”摔了一跤,艱難地爬起來后,“孕婦”用英語哭嚷著讓扮演醫(yī)生、護士的小朋友們檢查,夸張的表演引得觀眾捧腹大笑。在新東方第三屆泡泡少兒英語風采大賽成都賽區(qū)決賽中,這位扮演“孕婦”的小朋友憑借地道的口語和精彩的表演獲得了少兒風采大獎。他叫陳昱勛,來自臺灣,除了英語好,他的數(shù)學、語文成績也不錯,昱勛的媽媽在談到育兒心得時說:教育孩子,離不開一個“早”字。

  一歲半開始聽英語

  陳昱勛如今在成都實驗小學成都花園分校讀三年級。兩年前,他和媽媽從臺北來到成都,跟在成都工作的爸爸團聚。

  孩子還在嬰幼兒階段,媽媽就特別重視對兒子的英語教育。昱勛一歲半時,她便開始在家播放適合孩子聽的英文歌曲:昱勛早上起來,家里放的是英文早安曲;昱勛晚上睡覺前,聽到的是英文晚安曲!爱敃r培養(yǎng)孩子的英語語感,就只有四個字:全力放頌。”全力放頌的效果,剛開始也沒有怎么體現(xiàn)出來,直到昱勛4歲時,當一串串發(fā)音標準的句子和歌曲從兒子嘴里嘣出來時,媽媽終于體會到,自己的心血沒有白費。兒子4歲后,陳媽媽把“放頌”升級,陪著昱勛看英文動畫片。昱勛5歲多,陳媽媽將他送到了臺北一個著名的英語培訓機構,每周訓練兩次。來到成都后,陳媽媽覺得,隨著兒子英文課程的加重,只是聽說能力強還不行,英語讀寫也很重要。經(jīng)過多方比較,陳媽媽把兒子送到了成都新東方學校泡泡少兒英語培訓部,讓兒子的英語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和提升。在今年的新東方第三屆泡泡少兒英語風采大賽成都賽區(qū)決賽中,陳昱勛獲得了少兒風采大獎。

  早早培養(yǎng)良好習慣

  無論是學知識,還是培養(yǎng)兒子的品行和習慣,陳爸爸和陳媽媽都有一個共識:早早教,好好教!

  昱勛4歲時,爸爸就讓他自己拿筷子吃飯。小孩子坐不住,筷子也不會使,更別說陳爸爸講究的那套餐桌禮儀了,剛開始,昱勛非常不習慣。爸爸媽媽就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手把手地教,直到昱勛能規(guī)規(guī)矩矩坐在桌邊吃飯。小時候,昱勛看到陌生人有些害羞,不愛打招呼,于是,一旦有可以帶小孩出席的聚會,爸爸媽媽總是盡量帶著昱勛,還鼓勵他和叔叔阿姨們打招呼,F(xiàn)在,陳昱勛一點也不怕生,前日,見記者只顧著采訪爸爸媽媽,昱勛急了:“你可不可以多問問我嘛?”

  昱勛剛到成都上小學時,由于從小接觸的是繁體字,書本上的簡體字好多都不認識,而班上好多同學在幼兒園里已識好多漢字,比較起來,昱勛在讀寫方面都比較吃力。陳媽媽想出了一個“笨”辦法:到書店買了相關的教輔書,提前在家里幫兒子預習功課,聰明的陳昱勛很快就適應了學校的上課進度。現(xiàn)在,陳昱勛一直保持著這個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0874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