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家長們身上沉重的擔子,對于家長來說也是一項必須完成做好的任務,家長怎樣才能保障對孩子的教育是有利的呢,讓我們來通過下面的內(nèi)容了解一下對孩子的教育是窮教育,還是富孩子。
很多外國孩子到了18歲就開始“自己養(yǎng)活自己”了,而18歲對于中國孩子們來說,是大學剛剛開始的年紀,大多數(shù)孩子還在心安理得地花著父母的錢在大學里讀書。“事實上中國孩子自立的年齡現(xiàn)在不是提前了而是推遲了。”
社會學者認為,其實“啃老”不僅僅意味著成年后還把生活的來源依賴在父母身上,另一種“啃老”表現(xiàn)在靠父母托關系找工作、即便結婚了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拿爸媽家當“食堂”等等,而最嚴重的“啃老”事實上是在精神上無法獨立,不知道除了聽從父母的指揮外,未來的路該怎樣走。
外國人著力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中國的父母則看上去更“有責任感”,不但要給孩子付學費、找工作,還要負責孩子的結婚、買房……作為家長,究竟為孩子付出多少是最合適的呢?
現(xiàn)代派:18歲就把兒子趕出家門——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開始具有了“盡早讓孩子獨立”的觀念。在媒體工作的梁先生就打算讓兒子從18歲就開始靠自己生活。梁先生覺得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鍛煉,因為畢竟父母不可能跟孩子一輩子。“尤其對于男孩子來說,越早自立越好。以后的路就讓他自己去走,我不會再給他留什么錢。”
從事早教工作的鄭小姐則表示:“孩子的成長最好靠他們自己,我認為最珍貴的是從小培養(yǎng)子女有一個健全的人格,端正的言行,這才是給他們最大的財富。”
“我自己從大學畢業(yè)后就不再問父母要一分錢了。”已經(jīng)有了8個月身孕、海珠區(qū)的王女士如是說。“雖然現(xiàn)在房價高,消費貴,但大家的條件都一樣就沒啥可抱怨的。既然我是靠自己的努力貸款買的房,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跟他的同代人一起去競爭,搞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樣才能培養(yǎng)他作為一個獨立社會個體的意識。而不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1356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