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逐漸成為一種時尚,但是感恩教育真的好嗎?感恩教育,或許會在不知不覺間扭曲了孩子的心靈。
感恩教育課走進校園,正在成為一種時尚。據《重慶商報》去年11月8日報道,11月5日,地處大山深處的重慶云陽縣普安鄉(xiāng)小學600多名學生集體上感恩教育課。講到“感恩老師”時,老師被請到了學生隊伍的最前面,讓學生大聲喊出“老師,您辛苦了”。在“感恩父母”環(huán)節(jié)中,授課老師讓學生想想自己讓父母傷心的事……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小女生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連喊9遍“爸爸,我錯了,請你原諒我”,并“撲通”一聲跪在父親面前。原來11月4日中午,她和父親頂嘴,父親怒打她一巴掌。為這事,父女倆一直賭氣不說話。據介紹,該校超過9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產生了性格柔弱、自卑、叛逆等一系列心理問題。為此,學校開辦這堂特殊的“孝德”課。
有一些文化可以穿越時代的隧道久遠流傳,比如感恩。“百善孝為先。”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感恩父母,是人們一生的課題。毋庸置疑,現在一些獨生子女被家人寵著,對感恩已然淡漠,早前“留學生機場弒母”的新聞曾經刺痛人們的心扉?梢,感恩這一課應該好好補一補,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感恩教育活動流于形式。
據報道,2007年1月,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給學生布置主題為“親情寒假,感恩父母”的寒假作業(yè),內容之一是給父母磕一個頭。而據調查顯示,大部分人覺得平時缺少交流而猛然給父母磕一個響頭,父輩們會大驚失色:“這孩子今天怎么啦?”有的學校平時并不重視感恩教育,只是到了一些節(jié)日才開展應景式的活動,比如到了“三八”婦女節(jié)就給學生布置特殊“家庭作業(yè)”—為母親洗腳。這種突擊性感恩教育所產生的效果可想而知。
感恩教育課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感恩教育不是靠一兩節(jié)課就能夠讓受眾從內心領悟的。感恩父母、回報師長,需要長期的教育、培養(yǎng)和感知,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而絕不能逞一時之興。親情交流遠勝于形式。對父母的感恩應該屬于純自然純天倫的范疇,是屬于那種血濃于水的默契,是屬于那種心靈碰撞的火花,表現在平時對父母噓寒問暖的無微不至關懷當中,表現在與父母尋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溝通之中,而不是簡單的 “磕個頭”、“喂頓飯”、“洗個腳”。同樣,感恩老師,也應該是發(fā)自肺腑的,表現在“征于色,發(fā)于聲”的真情實感當中,而不能只是讓學生們硬生生地喊一喊 “老師,您辛苦了”。
從更深的層次說,感恩教育不能只抓孩子這一頭,它的另一頭是家長、學校和社會,如果忽視了,感恩教育的天平就會傾斜,這是孩子們不能承受之重。“子不教,父之過!”普安鄉(xiāng)小學超過9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與家長之間有隔閡。在親情貧乏的環(huán)境中,何來感恩?小女生跪求父親原諒,贏得“掌聲”一片。然而在這“掌聲”背后,還有另一種“掌聲”—這位父親曾“一怒之下給了女兒一巴掌”。作為父親的他是否應反思這一巴掌的“副作用”?學校乃至全社會是否應該反思如何給留守兒童更多的溫暖和呵護?如果只求孩子感恩,而不培育孩子感恩的社會土壤,不給關愛的陽光和雨露,這朵幼苗就難以茁壯成長。家長的身體力行,老師的以身作則,社會的正面引導,是孩子學會感恩的正能量。
一個好的教育思想需要用好的形式來表達,一個好的教育形式需要用好的行為來體現,一個好的教育行為需要用好的習慣來培養(yǎng)。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精髓,以適合時代的行為為載體,踏踏實實地抓好學生的感恩教育,正是目前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需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41513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