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事或是遇到一些事情后,總是為自己的行為找一些借口,為自己開脫。當孩子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時,家長們需要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平時的教育方法讓孩子變成這樣的?
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看到一種情況,孩子還小,走路不穩(wěn),不是摔了,就是撞了,家長們通常會對著那個地方邊做打的動作邊說:“誰讓你們撞我家寶寶的,打死你!薄皨寢尣人,它讓寶寶摔跤了……”看在眼里,記在了心里。等到下次摔跤了或撞了,也會依葫蘆畫瓢,學家長的動作。慢慢地,孩子們就會覺得:自己摔跤了或撞了,不是自己的錯,而是地或門、墻的事,是它們沒有“看”好,讓“我”摔跤了,撞門了,撞墻了……
孩子上了幼兒園,家長們還以這種方法來教育孩子。記得,帶小班時,孩子剛來,他們之間的交流很好,搶玩具、抓人事件較多,孩子們就回家告訴家長。第二天,一家四口人都來了,他們愛子心情,我們都可以理解。但是奶奶卻對著和她孫子搶玩具的、抓人的孩子的屁股邊做拍手的動作(假裝打屁股),邊對著孫子念道:“奶奶打他的屁股,他欺負我們寶寶,奶奶打……”。被“打”的孩子嚇哭了,而他的孫子卻“笑”了?墒沁@位奶奶的做法,會給她的孫子造成很大的影響,他會覺得:是別人搶了我的玩具,抓了我,我又沒有錯。漸漸地,等他長大成人后,做事失敗或遇到坎坷、挫折時,習慣性會抱怨或者找借口“我沒有做錯,是因為……”
這時家長們再來責備孩子:“你就會找借口,也不找找事情的原因、結(jié)果!奔议L們越責備孩子,孩子們心里就越逆反。因為家長們從小就給他們“找借口”“推卸責任”的教育,在孩子的心里種下了“找借口”的種子,把責任、把錯“推卸掉”。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哈理森等人曾根據(jù)大腦生理學和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在童年時期記錄在大腦中“家長意識”,即由“家長或相當于家長的人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經(jīng)驗’,將永久不衰地記錄在每個人的‘人格’磁帶上,它在人生的過程中都會自動播放”。
當我們說一個人做錯了事,老找“借口”推卸責任,會說他“死不認帳”。也許在他的思維中,為自己“找借口”,為自己辯護、推卸責任,把錯推給別人,都已成為習慣,在他們的思維中已根深蒂固。像前面舉的兩個類似的例子中,第一個是因為孩子自己還不太會走路或不小心摔跤了、撞了;第二個搶玩具、抓人本來就是小孩子“自衛(wèi)”時的一些表現(xiàn),在孩子身上發(fā)生應(yīng)該是天性。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是我們的家長們?yōu)榱瞬蛔尯⒆邮艿饺魏巍皞Α睘楹⒆印罢医杩凇,把錯推給環(huán)境、推給他人。許多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對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做出了不同的分類,但大都認為家長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與孩子的品德、個性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也就是孩子缺乏責任心的表現(xiàn)。
那做為家長,該如何從小來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呢?
一、從家庭日常小事做起。家長應(yīng)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及能力,經(jīng)常有意識地向孩子布置一些任務(wù),并檢查他完成任務(wù)的情況,使他認識到自己對家庭、家庭成員所應(yīng)盡的義務(wù)。不論是什么任務(wù),家長都應(yīng)該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給孩子講明,使他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將它做好。如對大班的孩子就可以要求他幫助收拾房子,自己疊被子,整理、修補自己的玩具、圖書,收拾玩耍后自己用過的物品和玩具,每天飯前擺放全家用的餐具,飯后掃地、倒垃圾,打掃樓道等,培養(yǎng)孩子做事的責任心。又如:叫孩子為鄰居的老奶奶、老爺爺取牛奶、拎菜籃子,擴大他樂意為別人做事的責任心。通過這些家庭日常生活小事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對孩子來說,是既具體又容易接受和做到的。另外,對有的學彈琴、繪畫的孩子,家長也應(yīng)將收拾琴譜、繪畫工具等任務(wù)交給孩子自己做,以增強孩子的責任心,養(yǎng)成獨自保管整理用品的認真負責的習慣。一個孩子能養(yǎng)成做任何事情都認真負責的習慣,那他就一定會培養(yǎng)出責任心來。
二、采用故事“游戲法”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責任心。如:讓孩子在故事中或游戲中擔任“小哨兵”“交通警察”的角色,并在孩子有了角色意識的基礎(chǔ)上,逐步有意識地安排他參加不感興趣的活動,并鼓勵他象“小哨兵”“交通警察”堅持站崗那樣把事情做完,讓孩子在通過擔任的角色中,懂得生活中對有興趣的事要做,對繁雜不感興趣的事同樣也要做好。
三、堅持正面教育,多鼓勵、表揚,少指責、批評。孩子的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另外,因為孩子畢竟年齡小,好奇心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這些特點往往會妨礙他把一件事自始自終的完成,而當孩子完成一件事后,家長要給予公正及時的評價,并善于用語言的教育藝術(shù)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轉(zhuǎn)移過來,繼續(xù)完成他應(yīng)該完成的任務(wù)。如說:“我相信你還會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責任承擔,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時要教他今后還應(yīng)該怎樣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潛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處,以利幫助孩子養(yǎng)成積極、認真、嚴謹?shù)纳、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言行負責的態(tài)度。
四、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責任心的培養(yǎng),是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對待學習、工作的認真態(tài)度,堅持性和責任感將成為孩子良好的學習榜樣。此外,家長可以時常有意識地與孩子談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項任務(wù)、克服一個困難后的愉快和成就感傳達給孩子,使孩子能具體地感覺責任意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主動、積極地養(yǎng)成責任習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41611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