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最需要啟發(fā)娃什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智力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雖然在中國和不少發(fā)達國家的教育體制中,幼兒教育未納入“義務教育”系列,但相關的探索和實踐卻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不僅幼兒園開了各種各樣的課,五花八門的興趣班也幾乎擠占了兒童的許多玩耍的時間。不僅教育的工作推至胎教階段,商家和培訓機構的忽悠也弄得家長十分緊張、迷惑,以各類知識和藝術技能為主要內容的兒童教育幾乎形成了不斷加碼、不斷膨脹的怪圈,將兒童學習引入非常危險的迷途。

  那么,在0—6歲的學齡前階段,最需要啟發(fā)孩子、提升孩子能力的內容是什么?對此眾說不一,探索多元,使家長越來越迷茫。從人的發(fā)展和教育的角度看,任何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訓練都要符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階段的規(guī)律,都要使孩子具備接受教育的良好基礎。

  從古至今,中國的老百姓總愛對孩子講“要聽話”,這個“聽話”不是要孩子盲目地服從家長,而是有“注意把話聽懂”的深意。因為國人早就明確,兒童的發(fā)展要有童趣,要符合兒童階段性發(fā)展的特點,而不能“揠苗助長”,否則知識發(fā)展與身心發(fā)展不協(xié)調,會有諸多后患。為了使兒童健康順利地成長,首先要使其能與社會環(huán)境很好地交融。而作為最基礎、最重要的交融媒介,就是人們的語言。為此,從古至今,幫助兒童學會語言交流便是啟蒙教育的第一要務。有了基本的語言聽說能力,外界的信息可以有效地接納、最初的思維訓練有了基礎、思維的成果也可以通過表達不斷修正完善,知識學習、道德規(guī)范、能力提高、自我表現(xiàn)、個體安全等,都可以寓于其中。

  20世紀60年代和后來的70—80年代,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呂敬先研究員曾在北京市的門頭溝、宣武區(qū)等不少小學和幼兒園進行過專門關注兒童聽說的教育實驗,試圖通過教導學生觀察,并進行讀話、寫話鍛煉,使小學生在學前獲得的聽說等母語能力能為其語文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交際能力、實踐能力的全面提高打下重要的基礎,并取得了很好的實驗效果。

  通過基礎性的兒童語言聽說能力的訓練,后繼的教育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十數(shù)年前,一些研究中小學數(shù)理學科教學的專家轉而關注語文教學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許多數(shù)理學科問題實質上是語言和理解問題。隨著對學生問題研究的展開與深入,也有不少教育者意識到,學生與教師、家長越來越深的“代溝”和德育問題也在相當程度上可以歸因于語言交流和思維發(fā)展水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1896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