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語言環(huán)境最重要
對寶寶語言的開發(fā)是在日常生活中實現(xiàn)的。父母或看護人不斷和寶寶進行語言溝通,包括身體語言、情緒語言、表情語言等等。對于寶寶來說,語言無處不在。沒有一個專門的訓(xùn)練結(jié)構(gòu),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語言訓(xùn)練方法,比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環(huán)境更重要。
背兒歌,學(xué)習(xí)發(fā)音教寶寶背兒歌,是對寶寶抽象語言訓(xùn)練的方法之一。教幾句兒歌,然后媽媽說一句,寶寶接一句,這樣能讓寶寶對兒歌產(chǎn)生興趣,寶寶背的兒歌越多,對抽象語言的理解能力就會越強。聽故事,理解語言給寶寶講有趣的故事,也是訓(xùn)練寶寶語言的好方法。寶寶最喜歡聽與自己和爸爸媽媽,以及他認識的人有關(guān)的故事。如果給寶寶講小動物的故事,你試著把故事中小動物的名字都換成你們和寶寶的名字,寶寶會非常愿意聽,而且百聽不厭。把主人公換成寶寶熟悉的人給1歲多的寶寶講書中的故事,故事的情節(jié)與爸爸媽媽和他本人沒有任何關(guān)系,寶寶很難聽完一個完整的故事,大多聽到一半就不安靜了。而且,很少再喜歡聽第二次、第三次。相反,給寶寶講書中同樣的故事,但把故事的主人公換成寶寶熟悉的人,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等等,再把故事中所涉及的任務(wù),換成寶寶經(jīng)歷過和見過的事,寶寶不但能夠認真聽完一個完整的故事,還能夠參與到故事中來,詢問一些故事情節(jié)。
檢驗媽媽的故事
寶寶還會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判斷是否出了問題。如果媽媽給寶寶講同樣一個故事,當媽媽改變了某些重要的情節(jié)或詞句時,寶寶可能會做出反應(yīng)。如果媽媽帶寶寶出去做戶外活動,總是帶上一個小布娃娃,當有一次沒有帶時,寶寶或許會提醒媽媽帶上,或許寶寶還不會表達,也不會提醒,但寶寶會意識到缺了什么。所以,寶寶可能會煩躁,媽媽卻不理解寶寶為什么鬧。這個時期的寶寶經(jīng)常會無緣無故地鬧人,媽媽不必?zé)⿶,這正是寶寶在成長。
如何表達沒時間陪寶寶玩
寶寶鬧著讓媽媽陪著玩,可媽媽沒有時間,便對寶寶說:別搗亂,沒看媽媽忙著嗎?自己玩去。這樣的語言給寶寶傳遞的信息是:媽媽不想陪寶寶玩,媽媽不高興了。寶寶會感到委屈,有損自尊心。媽媽應(yīng)該這樣表達: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來,兩手扶著寶寶的肩膀,或攬著寶寶的腰,兩眼溫和地注視著寶寶,語調(diào)平和地對寶寶說:媽媽很愿意陪你玩,但媽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wù),一定要在今天完成,F(xiàn)在媽媽不能陪你玩,你自己先玩,等媽媽把這個任務(wù)完成了,再陪你玩。寶寶可能還不能完全理解媽媽的話,不能理解媽媽的任務(wù)是怎么回事,為什么要在今天完成。但寶寶會理解媽媽,寶寶所接受的信息是積極的,他不會因為媽媽不陪他玩,而感到被媽媽丟棄了。
驚人的身體語言
這個月齡段的寶寶,最多可掌握約100個詞匯,理解約200個詞匯,能夠使用63種手勢中的40~50種,這是令人震驚的。父母不能僅聽寶寶說什么,還要看寶寶用肢體說什么。比如寶寶伸出胳膊,小手指著正在行走的羊群,嘴里卻什么也沒說,或僅僅說恩、恩,或咩、咩,或看、看。寶寶是在告訴父母:他發(fā)現(xiàn)了羊群,看那群羊多么好玩,羊吃什么?也像我一樣喝奶嗎?羊身上為什么有卷卷的毛,而我卻沒有?羊為什么不像我一樣穿衣服?羊住在哪里?它們的媽媽在哪里?父母要盡可能想象著寶寶的問題,給寶寶講述有關(guān)羊的故事。這就是對寶寶的智能開發(fā),是對寶寶好奇心的滿足,對寶寶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的正確引導(dǎo)。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2874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