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一:識字是上學以后的事
與主張“早起步”的家長不同,也有家長認為,識字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太枯燥、太抽象,在幼兒階段不應當進行識字教育,識字應是小學教育的任務。教育家盧梭就認為幼兒過早識字毫無意義。
的確,晚識字不見得一定會影響智力的發(fā)展。據(jù)記載,清朝的戴震9歲時才會說話,10歲時才入私塾讀書,而后來他卻成為集哲學家、數(shù)學家、訓詁學家、地理學家和教育家為一身的學者;北京大學副校長陳章良教授在7歲之前也不識字,而他不到30歲就成為博士生導師。這說明,識字早晚和以后的智力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然而,早期教育研究顯示:3歲前沒有開始識字的幼兒容易患語言“小兒麻痹癥”,以致進入小學后閱讀困難,適應能力差,影響智力發(fā)育,造成終生障礙。0到6歲大腦處于記憶能力最強階段,是識字的關鍵期。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在“天才發(fā)生學”的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天才女童都有5歲開始閱讀的經(jīng)歷。由此看來,學齡前兒童的識字教育還是有必要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42883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