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論文:淺談幼兒獨立性的培養(yǎng)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有一位美國教育家曾提出:培養(yǎng)孩子的要決之一,就是“能夠早讓他們自立”。他說:“過分的保護只會防礙孩子從生活中通過自身實踐去獲得有效經(jīng)驗教訓,從而影響其盡快成長。”所以想要自立必須自理、獨立。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孩子們又是怎樣呢?在教學活動中,我總會發(fā)現(xiàn)幾個小朋友說:“老師,這個我不會剪。”、“老師,幫我做一做。”等一臉悲傷的樣子,其實這些都很簡單,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獨生子女正呈現(xiàn)著增長的趨勢,一個孩子往往是一個家庭的唯一希望。父母都恨不得捧在手心含在嘴里,為孩子包辦一切,孩子只要聽話、聰明,就是個好孩子。這就是為什么如今的孩子進入小學了,還要父母幫忙記回家作業(yè)和理書包,有的孩子考大學了,考什么專業(yè)都是父母原先擬定的,沒有一點自我的意愿。

的確,這樣溫順的孩子會讓家長少操心,不容易走“斜路”,進入社會以后也不易和他人發(fā)生意見沖突,尤其是對上級百依百順,容易博得上司的歡心。但誰又會知道,這樣要求孩子聽話實際上是使孩子喪失了獨立性,做事缺少責任心,成為不用頭腦而怯懦的人。而如今的社會在不斷地發(fā)展,越來越需要富有創(chuàng)造力,具有獨立思考、判斷、選擇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一個溫順的“工具”終將被社會所淘汰。因此,家長和教師要重視這個現(xiàn)象,共同努力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那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呢?

一、引起家長的重視。

有些家長只關(guān)心孩子的健康、如何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如何讓孩子更加聰明,但是提到讓孩子學會自理,家長就不愛聽了,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的不用管,以免分心。我從網(wǎng)上曾看這樣一篇文章:某某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為了培養(yǎng)孩子,媽媽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只讓孩子看書,終于孩子13 歲時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這讓周圍得人都感到非常的驚奇,并引起了新聞媒體的關(guān)注。正在人們?yōu)槟赣H的偉大成功贊嘆不已時,孩子肄業(yè)回家了。原因是無法自理、獨立生活,不懂得與人交往。這是一個悲哀的例子,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二、在幼兒園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

1、在日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

幼兒的獨立性是在實踐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他們隨著身體的發(fā)育,大小肌肉群逐漸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從不會做到逐漸學會做,從做的不象樣到做的井井有條,這是必然的規(guī)律,也是必經(jīng)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自身的在發(fā)展。曾經(jīng)一個教育家說過一句話:“我聽過了,我忘記了;我看過了,我記不清了;但我做過了,我就記住了。”這充分說明了動手操作對幼兒的重要性,也要求我們在培養(yǎng)獨立性中一定要重視“做”?梢詮奈覀兩磉叺男∈伦銎穑鸩脚囵B(yǎng)。在日本九歲的孩子被送到一個荒島上獨立生活七天;在美國規(guī)定一歲多的嬰兒要學習自己吃飯、獨自睡一個房間,三四歲的孩子進行自理的教育,要求四五歲的孩子能收拾房間。因此家長不要擔心自己的孩子還小,不要以為他們干不了,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可以的,要鼓勵孩子自理、自立。在我園的一次家長開放日上,一位家長驚訝地發(fā)現(xiàn),孩子會自己吃飯、吃魚,并把玩具理得整整齊齊。這點小事在我們老師眼里,覺得沒什么稀奇的,但在一些家長的眼里卻是不可思議。因為他們的孩子在家里經(jīng)常不肯吃飯,有的孩子每次吃飯都要哭一場,有的孩子從來不整理玩具,有的孩子不會吃魚,還有的孩子不會穿衣服等等。一些家長通過與我們老師的交流,他們也認識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

2、教育中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

教育家蒙臺梭利十分重視幼兒獨立性的培養(yǎng),她說:“教育者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她認為,兒童自身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應尊重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放手讓他們在活動中發(fā)展。教師可以采取“故事”的形式,還可以通過游戲,嘗試讓幼兒選擇游戲或設計游戲,鼓勵幼兒自由選擇角色,并處理意見沖突,從而在游戲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形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區(qū)域活動時,我會請幼兒自主選擇區(qū)域,在區(qū)域活動中也會產(chǎn)生一些意見沖突,我不會馬上去解決,而是讓幼兒嘗試解決,如果幼兒實在解決不了,我會以旁觀者的身份幫助解決,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孩子的獨立性。

三、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

幼兒在園的時間幾乎只有三分之一,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要靠這三分之一的時間肯定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如果家長不重視,那老師再多的教育可能也是白費。因此,我沒有忽略家長工作,平時不免在家園聯(lián)系欄張貼一些代替對孩子成長的危害的文章,讓家長了解培養(yǎng)孩子獨立能力的重要性,爭取家長們的理解與合作,平時我們還通過家訪了解每個孩子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并給予家長一些家庭教育培養(yǎng)的方法。 如:

1、支持鼓勵孩子自理的要求。

幼兒的好奇心很強,他們什么都不懂,卻很想懂。當孩子有這種自理欲望的時候,我們應該積極的鼓勵和表揚。孩子的心,是顆年輕的心,敏感而脆弱,多么需要鼓勵、喝彩與掌聲,孩子最渴望的是得到父母親人的重視、關(guān)心,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表揚,一個關(guān)切的眼神,有時也會給他帶來莫大的影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當孩子看到父母洗衣服時可能會說:“我也來洗衣服。” 這個時候請您支持孩子的欲望,不要擔心孩子會弄濕衣服、玩水。你可以教給孩子洗衣服的技巧,相信這個時候孩子一定會學得很認真,當然孩子還小可能洗得不干凈,但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進步,再表揚一句“你真能干”孩子肯定會很開心的。當然,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失敗和失誤。而且通常是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才能獲得較大的成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失敗為成功之母”。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犯錯誤的機會

2、讓我們的孩子做點家務吧。

在幼兒園里我經(jīng)?吹胶⒆訒䲟屩鴴叩亍⒉磷雷,你可不要小瞧他們哦!一下子會把桌子擦得發(fā)亮,還看到他們的一張張笑臉,他們好開心啊。這說明讓孩子做一點家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快樂。一次婦女節(jié),我請小朋友回家為媽媽做點家務,如為父母洗個蘋果,拿杯水;吃飯時,發(fā)發(fā)碗筷;父母在掃地、洗衣時,可以幫忙拿拿簸箕、肥皂之類的東西。但下一天我問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只有五分之一的孩子回去做了。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孩子說:“媽媽怕我把碗打碎,不讓我拿。”、“我掃地掃起來不干凈的,媽媽說她來掃。”……我想說的是家長們何不讓孩子去嘗試呢?這些看上去雖是很小的事,但實際上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教育,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孩子的勤勞習慣,為孩子日后的獨立生活打下了基礎。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以后,我們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表揚,這樣孩子才會對此產(chǎn)生興趣。興趣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對某些事情產(chǎn)生了興趣才能更加喜歡去做某些事情。
此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進行培養(yǎng),如買玩具、買鞋子、買衣服時成人應盡可能把自主權(quán)叫給幼兒,讓幼兒選擇,并能尊重幼兒的選擇。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讓幼兒為家庭做一些小事等,提供鍛煉他們獨立性的機會。

四、教育者應成為孩子學習的楷模。

幼兒的可塑性很高,模仿和學習能力更強,所以在學校里,教師是孩子學習的楷模,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例如:要讓孩子養(yǎng)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我們教育者就要時刻把玩具整理好,再教給孩子整理玩具的方法。在家庭中父母要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平時多與孩子玩,多和孩子交流,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也要做到。所以我們對孩子獨立品質(zhì)的形成都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現(xiàn)代家長應正確對待孩子,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犯錯”的條件和機會,特別是多給幼兒自己去嘗試體驗的機會。平時要多表揚、鼓勵幼兒的每一點進步,使孩子成為勇于嘗試、敢于探索的獨立型人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2951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