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國內掀起了一鼓早教熱潮。很多父母不惜花費重金送孩子去接受早教,實際上,學前教育由媽媽自己來做最合適不過了。我有兩個孩子,哥哥8歲半,妹妹6歲。我發(fā)現(xiàn),只要媽媽能耐心地從錯誤中不斷總結和反思,孩子們就肯定能長成身心健康的有所作為的人。
真正的育兒,是要關心人的成長。當個好媽媽,很累人,但也是件非常神圣的工作。小孩子的靈性的會喚醒我們內在最美好的部分。當你體會到了生命純然的喜樂,那么帶孩子的艱辛就會被喜悅和幸福代替。為什么當今社會有那么多人心理有問題,歸根結底要追溯到童年,當一個人在孩童時期沒有充分地成長起來,他可能一輩子都背負著一些難以跨越的問題,不僅自己痛苦,也給別人帶來痛苦。所以,媽媽的耐心陪伴和啟發(fā),對于嬰幼兒的充分成長非常重要。在家里,我基本上是從以下幾個要點,在生活當中對我的孩子們進行引導的:
1)培養(yǎng)孩子積極的心態(tài)
人的心態(tài)決定他的人生。孩子小的時候,把積極的心態(tài)建立起來比什么都重要。心理學家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成功人士有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的適應能力非常好。他們對困難和挫折的解釋都是正向的。正因為這樣他們從來都不會在困難面前止步不前。
怎樣的孩子容易有個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呢?首先爸爸媽媽必須是個積極樂觀的榜樣。孩子若能耳濡目染大人們面對問題的姿態(tài),那些冷靜、艱難時候的快樂、凡事都往好處想的心態(tài)會深深植入孩子的心靈。我能做的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我和他爸爸從來不會在他們面前吵架;我也總是和顏色悅的不緊不慢地跟家人說話;平時,盡可能地從孩子身上尋找一些閃光的地方,鼓勵他多看看自己的優(yōu)點,而不是專注于孩子的缺點,避免苛求與指責。
2)鼓勵和允許孩子做自己
在心理學里,自我價值的喪失被認為是最可怕最難以彌補的。羅杰斯說:“你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為你自己。”自己,就是有別于他人,獨特的,人的本質。人只有成為了自己,他才是完善的、獨特的,也是強大的,并能和世界,自然界融為一體的。人只有成為自己,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創(chuàng)造自我,從不斷的成長中獲得生命的喜悅。只有自我被建構了起來,他才不會在別人的人生里掙扎。這些觀念的形成在孩童時期極其重要。
我平時會在一些細小事情上,給孩子選擇的自由。比如選擇衣服的顏色,出門的時候他們的袋子里都裝些什么,周末的時候如何分配他們的時間等等。如果他害羞不愿意跟人打招呼,那我也一定不會逼著他跟人打招呼。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個性和成長速度,媽媽要做的是熱眼旁觀而不是過度保護。保證孩子將來的幸福只有一條,那就是:孩子,我要你學會做自己。
3)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表達能力,自控能力有限,發(fā)脾氣是很正常的。在孩子哭鬧時,媽媽要接納他的情緒,承認他的愿望,溫和而有力地給予理解。同時關注孩子的感受。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和情緒。頑皮叛逆是表象,我們需要關注孩子的感受,用心去體會他們行為背后的動機和意圖。
我要工作,同時兼顧孩子,所以保持自己的能量才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我每天一定會保證自己的睡眠時間,在帶孩子之余有獨自面對自己的時間,比如說靜坐、讀書,這樣才能得到徹底的休整,才不會因疲勞和厭倦而產(chǎn)生影響孩子的情緒。每次小兄妹爭執(zhí)鬧別扭的時候,我會先做幾個深呼吸,告訴自己:孩子的哭鬧是表達情緒、緩解壓力和重新獲得內在力量的方式,是源于其內心對愛的呼喚,對安全感的確認,對獨立的渴望。這么一想,就怒不起來了。我兒子平時很容易就生氣。當他生氣的時候,首先,我尊重他的感覺,告訴他你可以生氣,你的感覺對你來說很重要,媽媽等你靜下來再跟你談話在孩子們瞎鬧的時候,有時,我也扮酷,不動怒也不露聲色,通常他們都覺得沒趣,見好就收。
4)允許孩子去探索
2歲以前的孩子,好奇心特強。抓到什么都放進嘴巴“感覺感覺”。我的做法是把家里弄干凈,任由他們玩。等他們玩膩了才收拾。小孩子都很敏感,大人一威脅恐嚇或許暫時把孩子震住,但同時傷害也造成了,孩子今后不是變得膽小怕事就是心理有障礙,這樣一來,把孩子的天性也給扼殺了。
一個孩子,一定會從玩耍中不斷地嘗試,從而領略到樂趣和生命的美好的,而這個領略是需要在不斷地感知、探索、失敗、思考、然后進而慢慢改進的。如果我們給孩子太多的限制,就是等于告訴他,你不行,你的想法不重要。我會允許孩子感知和探索這個新世界,盡量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配合孩子,提供一些安全的玩具,任由他們鬧騰。
早教很簡單,不外就是尊重孩子,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給予孩子愛與自由,陪伴他認識和體驗美的事物,讓孩子和他自己建立成功的連結,那么,無論如何,這個孩子就錯不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43706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