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是一個三歲零兩個月的小姑娘,長得很可愛,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漂亮極了。在我們的思維學校里,每個老師都很喜歡她。
萌萌的媽媽是一家教育類雜志的資深編輯,應該說她比一般的家長更有條件接觸到最新、最時尚的教育理念和相關資訊,從中獲得一些技巧。然而任憑她想盡各種辦法,都不能讓萌萌變得開朗、快樂起來。
在萌萌媽媽看來,萌萌最大的問題就是內(nèi)向、心思重。原因似乎很簡單,因為在她兩歲的時候,爸爸和媽媽就離婚了。
家長離婚的初衷,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空間,因為夫妻間的矛盾不能調(diào)和,經(jīng)常冷戰(zhàn)或是爭吵都會影響家庭氣氛。
爸爸媽媽離婚后,萌萌跟媽媽一起生活。
離婚以后的日子雖然平靜了許多,但這樣的變故依然不可避免地給孩子留下了陰影。
萌萌媽媽告訴我,有一次她生病了,整個房間里靜悄悄的沒有半點兒聲音。舅舅來看望她們,發(fā)現(xiàn)萌萌一個人藏在房間的角落里哭,舅舅問她為什么哭,那時還不到3歲的萌萌說:“如果媽媽死了,我怎么辦?”
一米八幾的大男人聞言無語,眼睛瞬間濕潤了。
我聽了,心里也極難過。
離婚對于一個3歲左右的孩子影響到底有多大?我無從考證,但是萌萌確實比同齡的孩子敏感、膽小。在課堂上,她很聽話,但卻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互動;下課了,游戲時間,她也不愿跟別人一起玩。更多的時候,她喜歡靜靜地待在角落里。
同時,她很懼怕異性。
為人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建構(gòu)健康的心態(tài),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我主動邀請了萌萌爸爸,什么都沒有告訴他,只是請他先通過設在走廊上的監(jiān)視器看看女兒的現(xiàn)狀。他看到了女兒的孤僻與膽怯。
萌萌爸爸終于答應每周抽一整天時間和萌萌在一起,并和媽媽一起送萌萌來學校參加思維訓練課程。
萌萌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起來,因為下課之后,她也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大聲地喊“爸爸”,也能牽著爸爸媽媽的手一起參加游戲了。
現(xiàn)代社會有很多像萌萌這樣生長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他們個性普遍膽小、內(nèi)向、敏感而孤僻。
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成長環(huán)境,也無從左右父母的情感,但卻注定要全盤承受家庭解體所帶來的種種后果,這著實有些殘酷。孩子的愿望總是單純而簡單的,他們不會去考慮自己的要求合不合理。所以,對于孩子的要求,什么是該滿足的,什么又是該拒絕的,家長要認真思量。很多時候,“做到”其實并不難,關鍵在于是否“想做”。夫妻間或許有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但未必要完全呈現(xiàn)在孩子面前。暫時封存對配偶的種種不滿與怨氣,在孩子面前盡量扮演和諧的爸爸媽媽,即使不能給孩子營造快樂的家庭氛圍,但至少也能讓他們感到 爸爸媽媽對他的愛沒有“缺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3899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