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獨生子女的基礎教育如何教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兒童潛能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1979年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獨生子女的數(shù)量與日俱增。由于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位置特殊,家長對這種特殊性缺乏認識和心理上的準備,不少獨生子女表現(xiàn)出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驕縱叛逆等問題。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教育,同樣需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

  基礎教育階段正是兒童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心理發(fā)育和形成期。基礎教育階段獨生子女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環(huán)境方面,獨生子女是家庭新一代的唯一成員,甚至是兩個家庭第三代的唯一成員,可謂“萬千寵愛于一身”。獨生子女沒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經(jīng)驗,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由于他們在家庭中缺乏所模仿的相互交往的兒童,只能和大人交往,向大人學,容易形成他們說大人話、做大人事的早熟傾向,過早失去孩提的天真。發(fā)育方面,獨生子女的身體發(fā)育普遍較好,智力發(fā)育也較早。獨生子女家庭負擔相對較輕,為其提供了更加優(yōu)越的智力發(fā)育條件。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同時也是“萬千壓力于一身”。家長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如果采取操之過急的方法,結(jié)果有三:一是一味順從,你們說什么我做什么,唯唯諾諾,變成一個毫無主見之人;二是小滑頭,四面討好,八面逢迎;三是逆反,誰的話也不聽,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你罵我不做聲,你打我躲,你犟我比你更犟。自理能力方面,獨生子女生活在祖輩溺愛嬌寵、父母包辦代替、學校不敢放手的環(huán)境里,使獨生子女動手的機會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依賴性強,不能與人分享。這些不良習氣嚴重阻礙了獨生子女的社會化進程,阻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獨生子女的現(xiàn)代教育應當充分揚長避短。

  首先要樹立全面的教育思想,克服只重視智力開發(fā)和忽視思想道德與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傾向。

  第二,鼓勵孩子到兒童社會中去,融入到集體中去。成人應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孩子與同齡人交往,克服因缺乏兒童伙伴的孤獨感。通過集體教育他們尊重他人,不執(zhí)拗任性,與朋友友好相處,互相商量,謙讓,引導獨生子女與同伴處理好關系。

  第三,引導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舍得孩子吃一點苦。在實際生活中,要讓孩子吃一點苦。還要督促孩子多參加勞動,特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孩子的吃苦精神,又能鍛煉其生活自理能力。有的時候,還可以有意識地設置一些障礙和困難,讓他去鍛煉。

  第四,擺正獨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獨生子女的許多不良習慣是由其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引起的。要使孩子感到他雖然是家中的獨子,但是沒有特殊的權(quán)利,和家庭的其他成員一樣處于平等地位。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從日常小事抓起,長期堅持。

  最后,對孩子教育要堅持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對孩子的教育堅持一致性,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堅決性,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者對孩子的要求、態(tài)度前后也要一致。不能此一時、彼一時,高興時就無原則,一味寬容,不高興時就一概禁止,斥責。教育者威信高,教育效果也就增強了。吳愛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3902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