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田家的育兒規(guī)則①父母的激勵可以培養(yǎng)夢想
三歲之前教孩子學習平假名
厚:一直都希望家中的大兒子長大后能夠畫畫優(yōu)秀,所以我們一直都表揚他畫畫很好,最近,還真覺得他的畫越來越好了。學校里雖然有一些小朋友畫得也很出色,但是他的畫作擁有更為獨特的個性,似乎更加與眾不同。
真:想要提高繪畫水平,首先需要詢問孩子最近畫過什么。如果問孩子會畫什么,慢慢的孩子就只能夠畫出類似的畫,從而很難有所進步。要讓孩子帶有目的地去畫,并使之成為習慣。這樣帶有目的的話,就可以將孩子最新的作品與一個月前的作品進行比較,便能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進步。而且對于孩子來說,這也是一種激勵方式。絕不能通過一味的目的不明確的不間斷的練習來提高孩子的畫畫水平。
七田式的教育中,首先要做的是走進孩子的心里,與他們融為一體,用愛去和他們交流溝通。其次就是使用一些必要的激勵方法,去挖掘出他們與生俱來的潛能及資質。
關于早期教育,很早就有關于它的是非論學說。它一般給人的印象是家長強制性地把知識填鴨式塞到孩子的腦袋里,這也是是非論誕生的原因。其實,孩子們本身就擁有通過周圍事物自然而然地獲得新知識的能力,他們都擁有一顆好奇心,對于學習也是很有興趣。而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得孩子的這種興趣以及積極性可以發(fā)揮到極致。
不去發(fā)掘孩子本身擁有的才能資質,而只是一味填鴨式地灌輸知識,長此以往,孩子的感知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會被抹殺。最終會變得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沒有自我主體性。
那么,“七田式的教育能培養(yǎng)出怎樣的孩子呢”?父親是這樣回答的:
“到底能培養(yǎng)出怎樣的孩子,這取決于父母。培養(yǎng)孩子就是培養(yǎng)夢想。讓孩子感受到我們愛的呵護,對孩子的成長施以必要的激勵,這都是能使孩子健康成長、開發(fā)其才智的重要因素!
我的父親曾經(jīng)給予我很多激勵,但是能讓我現(xiàn)在都記憶猶新的是那次的“平假名教育”。
當時,父親教只有三歲的我學習平假名,他使用了文字積木。例如,平假名“い(i)”這個字母,就是一面畫著一只狗和一個圓圈起來的平假名”い(i)”,另一面又寫著一個大大的平假名”い(i)”的積木。父親把積木只寫有平假名的那面并排排列起來,問我“い(i)”是哪個?據(jù)說當時我把積木一個個翻開,尋找那個畫有小狗圖案的積木。父親把教學的節(jié)奏控制在一日一字,大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全部的平假名就都被我記住了。雖然剛開始記憶這些平假名時花了一番工夫,但是慢慢的,記憶的速度就自然而然地跟上來了。通過這樣的訓練,不知不覺間我自己就能拿起書本流利地閱讀了。在我四五歲的時候竟然能默讀小學低年級的課文了。
這也促成了父親常常提起的一件事情。當時我患了中耳炎,在醫(yī)院的候診室里等待治療,趁著空閑,我讀起了一本名叫《阿里巴巴與四十個大盜》的書。這個時候正好有位五十來歲的患者也來就診,他看到正在讀書的我,感到非常驚訝,就問道:“小朋友,那本書你會讀嗎?能念給我聽聽嗎?”我就讀給了他聽,結果他(其實是幼兒園的院長先生)聽到后非常驚訝,還問我的父親:“四歲的孩子就能讀這些了,你們是怎么教育的呢?”
盡管如此,在那之后,我并未被當做天才來培養(yǎng)。這也釀成了一件至今仍讓我不能釋懷的憾事。當時我參加了廣島私立中學小升初的入學考試,可在我最擅長的數(shù)學考試中,竟有一半都沒能答好,那次真的是一次很悲慘的記憶!
那時,我在小學期間,參加了很多學生活動,比如棒球部,還去學習了鋼琴、毛筆字、珠算等,直到小學六年級的夏天,還對這些活動堅持參加。而對于入學考試,卻僅僅學習了一點點。盡管如此,我還是盲目自信地去參加了考試,以至于至今我還清晰地記著自己當時懊悔的流淚回家的情景,甚至連當年考試的準考證號都還記著。這對于我來講,是人生中第一次遭遇挫折。
姑且不論我是不是七田式教育的典型案例,但是通過上述事例卻驗證了七田式教育的終極目的確實不是為提高學習成績和應付考試。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定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重要性,但不能將它設為培養(yǎng)孩子的主要目標。如果能把孩子天生擁有的潛力和才能很好地激發(fā)出來,考試對他們來講也就輕松自如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4550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