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孩子是圍著尿片長大的。聽說中國媽媽在孩子滿月后就定時給嬰兒把屎把尿培養(yǎng)如廁習慣,我的澳大利亞朋友非常吃驚。他認為自由大小便是嬰兒成長階段也只有這一階段才擁有的一種人生快樂,實在不該剝奪,并且孩子被把著解便的姿式違反自然,看上去很痛苦,孩子總是大哭大鬧地肯定反抗。孩子兩三歲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能通過語言和大人交流了,慢慢摘去尿布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有的孩子五六歲仍會尿床,大人不會看做嚴重的事,孩子也不會受到羞辱和責罵。
尿片要求舒適方便。紙尿褲大量使用。皮膚敏感孩子的媽媽愿意選擇布尿片,可以購買也可以利用家中舊織物消毒制做,但外出還用紙尿褲。值得一提的是用布尿片時有一種小巧柔順的塑料尿布夾,有三個帶齒的小爪,能服貼地抓牢尿布接頭,方法簡單,還十分便宜。
日本
多數(shù)中國孩子都比日本孩子尿布脫得早,估計是媽媽沒有耐心的緣故。我的朋友日本媽媽對孩子夜間常“畫地圖”很不敏感,倒是十分盡心孩子牙齒的保護。日本人沒有把尿的習慣,一個嫁到日本的朋友在孩子3個月時把尿,差點把日本婆婆嚇暈過去,日本有的孩子上小學后晚上還用紙尿褲。
有兒雜志上總是在討論尿布是紙的好還是布的好,從不討論脫尿布的時間。反對紙尿布的人認為,紙尿布性能雖好,但孩子感覺不到尿濕,推遲了孩子摘尿布的時間。即使這樣,日本媽媽還是愛用紙尿褲,一是方便,二是紙尿褲的公司很多,競爭激烈,紙尿褲做得很好,很薄、殺菌、不紅屁股,像布一樣舒適。
日本保育員在2歲以后訓練孩子如廁,在午睡前后讓孩子坐尿盆。日本沒有國內(nèi)那種老式痰盂,孩子尿盆可以坐著扶著玩。可以隨便起來。我的同學的小寶寶2歲時還不會告訴大人要撒尿,受到北京的老人批評,就去和保育員商量。保育員認為這樣會讓孩子緊張,導致以后心理隱患。在日本,如果孩子尿在地板上(是席子,非常不好擦),但媽媽也不能責罵孩子,而是擦給寶寶看,讓寶寶知道這樣會給媽媽添很多麻煩。
美國
美國被稱為兒童的天堂,在這個消費社會中,商家比父母更重視“地圖期”的孩子,五光十色無奇不有的便盆訓練用具和游戲包圍著他們。
美國孩子在2歲或更大些開始快樂的如廁訓練,90%的孩子在4~4.5歲時完成。商家推出全套的訓練用品:一個漂亮的音樂便盆,20條傳感尿片,卡通畫冊和對父母的指導小冊子。孩子尿濕一點尿片后,敏感的傳感系統(tǒng)就使尿盆發(fā)出悅耳的音樂,提醒父母引導孩子去如廁。這樣20條尿片用完后,大多數(shù)孩子已經(jīng)學會控制小便。
有一種玉米淀粉和無毒染料制作的泡沫魚,把漂亮的小魚放在馬桶或幼兒便盆里,孩子一撤尿,小魚就會吐著泡沫在小便中溶化消失。還有極有趣的訓練貼圖、卡通書、錄像故事等。
利用小孩愿意長成大孩子和愛模仿的心理,給孩子穿上自助紙尿褲——訓練褲,既保證了安全,又保持了小寶寶的自尊。
美國兒科專家堅決反對強制訓練孩子大小便,反對對“畫地圖”的孩子進行體罰和羞辱。他們認為5歲的孩子尿床是正常現(xiàn)象,批評會增加孩子的壓力而適得其反。他們認為,小弟妹的出世。生病、度假、換床、搬家等都會導致小孩尿床,不必多慮。
另外,他們認為訓練孩子大小便時要保護孩子好奇愛學習的天性,用多種辦法正面鼓勵。比如尿濕后可以過一會再換,告訴他干的比濕的舒服。還有架上成人便器上的帶梯子的兒童便器,讓小孩獨立學習如廁、沖水等‘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能力,有成就感。
在如廁訓練之前,當然是主要用紙尿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44874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