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不起”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正在上小學的李女士說,兒子最近迷上了斗陀螺,小區(qū)里的男孩子一有時間就在樓底下聚在一起玩。一般來說價錢越貴的陀螺越容易獲勝,然而這種輕則幾十,動輒上百的小玩具買上幾個花費頗高,“如果不買,或者斗陀螺輸了,孩子就會發(fā)脾氣!崩钆繉Υ讼喈敓o奈。
李女士兒子的表現(xiàn)就是一個“輸不起”的例子。其實,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F(xiàn)象。在成長階段,孩子總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并進一步獲得周圍人的認可。但是此時他們并不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或者沒有成熟的價值觀,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在集體活動時,一旦不如他人或在競爭中失利,便會表現(xiàn)出不滿情緒或?qū)⒇熑螝w罪到其他人身上。當出現(xiàn)這種問題時,家長應(yīng)該及時疏導,正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
父母別當孩子的面爭強好勝
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總會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爭強好勝的心理,比如帶著成年人功利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輸贏,要求孩子做“第一”或“最好”,不能比別人差等等。潛移默化中,孩子便也產(chǎn)生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心理暗示和壓力。
父母鼓勵孩子追求勝利和成功沒有錯,但是他們忽略了孩子在失敗中也可以獲取更多成長經(jīng)驗。在本報校園QQ交流群中不少老師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孩子的要求不能無限制滿足,失敗除了可以顯露自身不足之處,還可以讓人學習謙卑、順服。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凡事盡力后即使失敗也不代表沒有努力和收獲。當孩子輸?shù)臅r候,家長給予適當安慰和鼓勵,引導他們正視失敗,才能讓孩子在失敗和挫折中堅強起來,塑造更為完整的人格。
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挫折情境
在德國,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如,家長經(jīng)常給孩子設(shè)置一些順境下的挫折,有時甚至還故意制造一些犯錯誤的機會。在德國家長看來,孩子總有一天要去更廣闊的天地闖蕩,所以要從小培養(yǎng)他們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
對于中國家長來說,平時不包辦孩子的一切,不有求必應(yīng);讓孩子參加各種勞動,鍛煉他吃苦耐勞;在游戲中使他體驗到失敗和不如意等都可以實行。讓孩子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鼓勵孩子去參加各種體育競技比賽,這樣既可克服驕傲心理,催其奮進,又能讓其在早期體驗挫折,增強心理免疫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45185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