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說話問題大揭秘
寶寶滿1歲后,就已經具備開口說話的能力。在這個時候,媽媽可以做些什么來使得寶寶早點開口說話呢?
聽:即讓寶寶聽你講故事、念兒歌和說話。睡前講故事、念歌謠應是寶寶每天“必修課”。每個故事至少要講1~2周,兒歌也要固定幾首,短小易記,朗朗上口。經過多次重復,寶寶的大腦就會建立起一個加工系統(tǒng),使故事和兒歌變成他的內部語言,他雖然還不太會說,但如果你故意念錯時,他會表示不滿。然后你應當嘗試讓他“接話”,或者接兒歌中最后一個押韻的字。
看:即看物說話、看圖說話。這時方法是很重要的,要采用“有問有答式”。首先是“你問他指”。如你問“熊媽媽在哪兒?”,他可以用手指出你說的動物來。而當他熟悉了這些詞匯以及詞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后,你就必須改變問法,“你問他說”,如你問“這是誰呀”,此時還用手指作回答就不靈了,必須說出“熊媽媽”的詞來才行。
動:即做動作學說話。1~2歲寶寶是個小小的運動員,他學會的動作技能不僅多而且明確,如:爬、走、跑、停、跳、攀、拿、扔、滾、要等。做動作學說話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一是你要用準確的語言“翻譯”他正在做的動作;二是他聽你的指令做動作;三是邊說邊做動作,即做說并行。
日常對話:每天你都要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和寶寶說話、對話,語言要簡短、明確、正規(guī),不要說娃娃語,想讓他說出的字要讀重音或多重復幾遍,啟發(fā)他說話的愿望。最重要的,是使寶寶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和學話的氣氛。要用輕松的、游戲似的、純屬娛樂性的方法和在充滿愛的氣氛中教寶寶說話,因為孩子只有在感到有人愛他的情況下,他的言語才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搖媽經驗分享:20首三字兒歌幫寶寶學說話
搖籃網育兒問答:搖籃網友水蜜小桃問:該怎樣教七個月的寶寶學說話?
搖籃網特聘專家趙衛(wèi)(向他提問)解答:教孩子說話,不是從孩子能夠說話才開始的。孩子出生后,家長給孩子做任何事情時,嘴里都要“解釋”。比如:給寶寶換尿布;寶寶該喝水了;媽媽回來了等等。從小引導孩子動作和語言不可分割。父母嘴勤,孩子今后說話能力就強。當孩子用手勢或表情提出要求時,家長即使理解,也故意“犯錯”,孩子“著急”時,家長用語言詢問,然后滿足要求...>>查看全文
推薦閱讀:
鸚鵡學舌不利于孩子學說話
導讀:鸚鵡學舌就是父母在教寶寶學說話時,不以他們能理解為基礎,而只是讓寶寶語句的進行單純模仿。這種模仿式的教說話方法是孩子學習語言不可缺少的步驟。
寶寶學說話 爸媽做對了嗎?
導讀: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伶俐,因此,家長對寶寶的語言發(fā)展狀況會格外重視。有些孩子說話比同齡的孩子晚,到兩歲多了還只會蹦一些單音字,有的以前會說的字,現(xiàn)在反而又不會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6267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