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為什么寶寶見什么都要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親子活動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導讀: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通常不是一點,而是一個面。比如:東西/禮物/自己的要求什么環(huán)境下可以提?什么環(huán)境下不可以提?什么情況下可以實現(xiàn)?什么情況下不可以實現(xiàn)?提要求什么樣的行為語言合適,什么樣的行為語言不合適?

  案例:

  我們家的小寶(2歲,女生),什么都好,就是一帶她到商場,就見什么都要,有的東西明明家里有,她見到了還是要,不給買就躺在地上不走,弄得我們大人不知如何是好!有時候為了避免大人尷尬,只好滿足她,但我們覺得這不是一個好現(xiàn)象,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呢?

  觀點: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通常不是一點,而是一個面。比如:東西/禮物/自己的要求什么環(huán)境下可以提?什么環(huán)境下不可以提?什么情況下可以實現(xiàn)?什么情況下不可以實現(xiàn)?提要求什么樣的行為語言合適,什么樣的行為語言不合適?……這些都不是一個教育場景能夠解決的,它還蓋著很多需要孩子們了解的“信息”,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信息,因此需要父母耐心細致的梳理,這就是教育作用之所在。

  因為,這個年齡孩子的信息經(jīng)驗無法和父母沒有任何可比性!父母要摒棄自己的“俯視感”。

  另外,父母沒有對孩子獲得玩具的前提進行過關注,造成孩子概念模糊!

  常見場面:

  孩子看見了毛絨玩具……

  孩子:媽媽,我要這個!

  媽媽:不行,這個玩具家里不是有嗎?不買!

  孩子:我就要!給我買!

  媽媽:換一個玩具怎么樣,這個玩具也不錯呀!毛絨玩具就不要買了吧!

  孩子:不,這個和家里的不一樣,我就要!

  媽媽:這孩子!

  孩子:就要!(孩子大哭!)

  建議:

  1、這種行為,通常建立在最初通過這種方式滿足自我目的的實現(xiàn)!例如,孩子之前有過通過哭鬧滿足自己獲得玩具的經(jīng)歷。因此,造成這種行為的根本原因是,父母在最初解決這個問題態(tài)度上的“不準確”!

  2、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對事情發(fā)生過程中的態(tài)度要準確。在事情發(fā)生后,進行有效的“梳理”。

  3、“購物場合”是培養(yǎng)孩子自控自抑能力最好的環(huán)境,因此,父母可以利用這個環(huán)境對孩子進行這個方面的有計劃有目的的培育。

  培育方式:超市購物

  第一步:引導約定

  1、媽媽:孩子,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吧,媽媽只能買一樣東西,可是你可以選擇兩件,可以嗎?

  2、孩子:好的。(如果孩子不同意,媽媽就取消去超市這件事情)

  說明:在購物之前一定要和孩子確認好購買量。因為孩子通常對媽媽(“獨采信息源”)充滿放肆和依賴,因此,媽媽買東西的量比孩子相對的少,是孩子在這個時期對媽媽的愛衡量后,認為是否得到滿足的普遍標尺。

  第二步:去超市購物

  1、媽媽:孩子,你只能買兩樣東西啊,所以你要好好想想,這個東西要不要買,如果你買了,那如果前面有你更喜歡的東西怎么辦。磕憧,媽媽就什么都還沒買,因為可能前面有媽媽特別喜歡的東西啊。媽媽記得只可以買一樣東西,所以媽媽就會挑一件最喜歡的東西買。(媽媽要刻意在孩子旁邊進行提醒)

  2、孩子:媽媽這個好嗎?我想要這件。

  3、媽媽:我覺得不錯,不知道前面是否還有更好的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6723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