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孩子是天性,管教孩子則必須學習。若能在愛與管教中尋得平衡,就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行為。
當我剛從美國回來時,參加朋友的聚餐,很驚訝的看到孩子們吃完飯,在餐廳里追逐嬉戲,而服務生端著熱菜穿梭其中真是險象環(huán)生,但只見父母毫不擔心地忙于交談。有時坐公車,看到年輕的媽媽放縱小孩,在座位上跳上跳下且大聲吵鬧,卻不加以勸阻。
雖然,餐廳和公車里都是公共場所,也不需要特別安靜的地方,但是否想到孩子的行為會干擾他人呢?
相信天下父母都深愛孩子,也關心他們,可是僅有“愛”是不夠的。兩、三歲的孩子還不能自我約束、辨別是非,一定需要父母的管教況且每位父母都擁有天賦的管教權,有管教才能讓孩子有規(guī)可循,也才能幫助他建立正確的行為,發(fā)展健全的人格。
尋找愛與管教的平衡點在倡導民主教育的今日,與昔日長輩權威式的管教的極端差異中,現(xiàn)在父母對自己的管教方式產(chǎn)生了困惑與沖擊,而有種逐漸管不住孩子的乏力感,失去“做父母“的信心與能力。
“愛”與“管教”在孩子人格的建立與成長中是并重的,缺一不可,兩者需保持平衡。因為如果偏重權威而缺乏愛的管教,會使孩子心中充滿畏懼,沒有主見,對父母的服從也只是因為害怕。如此,父母與孩子之間將樹立隔閡,使親子關系不佳,溝通也就愈發(fā)困難。
倘若只有愛,卻沒有適當?shù)墓芙,孩子會因缺乏行為?guī)范,而自制力低落易以鬧情緒控制父母,與同伴的人際關系也不好。
父母要在“愛”與“管教”中找到平衡點,確實需要多費心。首先,要用心去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能力和特質(zhì),然后夫婦倆共同溝通協(xié)商,具體討論在哪方面的管教需加強?哪方面的情緒沒有被顧及?最后在與孩子一起制定家規(guī),讓他們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不可以做”。
在說明理由后,應賦予孩子責任。當孩子一定要選擇做“不可以做”或不去做“必須做”的事情,他就得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父母一定要與孩子一起遵守,如此才能幫助孩子從內(nèi)心產(chǎn)生自律。
家規(guī)的制定
每個家庭的管教模式都不一樣,您不能將別人成功的管教模式套在您的孩子身上。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質(zhì),我們先要了解自己的管教目的及孩子的需要,再決定如何協(xié)助孩子。一般常見的家規(guī)包括:教導孩子料理自己的事,培養(yǎng)良好習慣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盡量讓孩子去做,切勿凡事代勞。父母宜從小鼓勵孩子料理自己的事,并依孩子的能力要求孩子分擔家務。如此,孩子不僅能學習獨立,也能從中肯定自己的能力,增進自信心。
所以,父母應衣自家生活習慣及孩子的需求,制定一些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習慣的常規(guī)。比如:就寢、起床的時間,吃飯時不看電視,飯后幫助收拾碗筷,飯后必須刷牙……等。此外,父母應避免設定太多的非必要的規(guī)矩,使孩子因做不到而放棄。父母也要依家中不同年齡的孩子修改常規(guī),例如:3歲與15歲孩子的就寢時間不可能相同。
教導孩子有公德心、有禮貌
在蒙氏幼兒園里,老師教導孩子應該愛惜教具,使用后完整歸回,好方便下一位小朋友使用;想介入別人的工作時,也會事先詢問可否一起玩或工作;得到別人幫忙時也不忘說“謝謝”等有禮貌的表現(xiàn)。
雖然公德心是由大人教導給孩子的,但父母一定要先“以身作則”。例如:教導孩子不可隨地丟垃圾,父母也要隨時遵守。記得我孩子小時候,出外玩時如果找不到垃圾桶丟手旁的垃圾時,一定會放到我的手提袋或口袋中,帶回家丟,而因養(yǎng)成了他們今天不會亂丟垃圾的好習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47054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