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調(diào)查,家長與孩子做親子閱讀的時間通常來講都比較少。但是就閱讀這種接收形勢來看,比起廣播電視,和網(wǎng)絡來得更加需要開動腦筋。所以家長要多擠出時間來與孩子一起閱讀,教會孩子閱讀。這是讓孩子得到學習能力鍛煉的王道。那么該如何讓孩子閱讀呢?
提前熟悉故事情節(jié)
上學時朗讀課文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再簡單的文字,第一次朗讀時在字音、斷句、重音和連貫性上都會出現(xiàn)錯誤。這些錯誤肯定會直接影響你的小聽眾對故事的理解。所以媽媽在說故事前應先通讀一遍,了解故事脈絡、角色特征、語言風格等,才能更好地完成朗讀。
用手指點畫頁內(nèi)容
一般而言,好的童話書包括三條線索:文字講述線索、圖畫講述線索和文字和圖畫共同講述線索。因此,認真觀察圖畫能夠幫助孩子理解相關內(nèi)容,并且培養(yǎng)他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對圖畫符號的領悟能力。所以父母在朗讀時,如希望孩子注意的部分可用手指點,更能幫助孩子理解圖和文的互補和互動,并關注其中別具匠心的小細節(jié)。
要充滿熱情地朗讀
要想讓孩子對閱讀感興趣,父母首先要表現(xiàn)出樂在其中的狀態(tài)。這樣才會讓孩子通過模仿向你學習,并被你的情緒所感染。相對邏輯語詞記憶、形象記憶和運動記憶而言,這種情緒記憶對孩子來說更為持久和深刻。所以,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父母的熱情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
根據(jù)情節(jié)改變表情
要把故事讀得有聲有色,“聲音表情”非常重要?梢圆捎寐曊{(diào)高低、聲音大小、聲色粗細,以及生氣或開心的腔調(diào)來表現(xiàn)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的變化。還可以適當模擬故事中角色的動作和手勢,使故事更形象化,以此刺激孩子保持注意力。此外,朗讀的時候還要控制好速度,讓孩子有時間去理解和吸收。
適時地用口頭語解釋
口頭語是針對書面語來說的,有的時候家長給孩子讀書照本宣科的話,孩子不一定能夠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就需要“翻譯”一下。讓孩子理解書面語一定是要有這個過程的。這樣讓孩子一點一點的學習書面語,并且積累這種與口頭語的聯(lián)系。對孩子的閱讀經(jīng)驗積累很有好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7369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