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不是私產家長不應強加思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為什么孩子不愿跟你真誠交流?為什么你教育孩子失敗的頻率越來越高,會越來越冒火?你分析、反思過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真正的情感成分嗎?日前,記者采訪了部分在兒童心理方面富有經驗的心理專家,以期為困惑的父母們助一臂之力。

  別把孩子當私有“財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但是越來越多的父母感覺跟孩子的對話失敗率越來越高。希望孩子將來能“成大器”卻事與愿違時,我們就不得不反思問題究竟出在哪里了。

  心理專家姜弦認為,這些失敗的父母敗就敗在“占有”與“錯位”。多數(shù)父母其實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你的出發(fā)點對了嗎?你是在做孩子成長的助推器還是搭載在孩子身上朝自己的理想出發(fā)呢?

  知名心理專家格桑澤仁說:父母的心態(tài)決定教育孩子的效果。父母往往有一個危險的認知誤區(qū),即在對子女教育的心態(tài)上,總持有一種“產權所有”心態(tài)??這是我的孩子,我要把他(她)指上一條光明的大道,不自覺地將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而不是將其當作一個獨立的人,因此將自己的生活理想強加于孩子身上,“駕馭”孩子去完成自己未竟的目標,孩子成功時就覺得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孩子受批評就覺得是丟了自己的臉。

  而對孩子來說,不可能自然地產生與父母相同的動機。過多的強迫,必然讓孩子產生抗拒,所以專家認為,青少年時期的子女叛逆,常常是孩子長期受到這種來自父母壓力的反彈作用。

  教育孩子切忌帶情緒

  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越大越難管,教育孩子往往越說越上火效果卻有限。這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專家鄭重提醒父母,教育孩子時切忌夾帶自己的其他感情,情緒越純越好。

  現(xiàn)今各種社會壓力巨大,人們在工作、生活中往往會郁積很多負面情緒,而多數(shù)人會不自覺地將這些情緒在教育孩子時“順帶”發(fā)泄出來。

  專家指出,不要低估孩子的分辨力,父母的教訓甚至責罵中哪些是實事求是指出其過失、幫助其改進的,哪些是他們不該承受的額外責備甚至傷害,他們會迅速作出判斷。當父母冷靜而客觀地指出其過錯,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孩子會心悅誠服,教育效果良好。反過來,如果父母在教育過程中有“情感夾私”行為,孩子就會覺得委屈,會因對這些的不滿而抵消掉對自己過錯的認識,甚至產生抗拒和叛逆心理。就事論事,不帶自己的情緒,教育會更有效。

  教子其實是自我修煉

  成功的子女教育的起點,就是“謙卑地交出對子女的所有權”,真正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認真去了解孩子,客觀地幫助其成長。同時,真正了解并尊重孩子,建立良好、有效的對話機制。

  當父母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就能省察自己的動機,重言傳更重身教,進而在孩子做錯事時,學習有困難時,不是簡單罵孩子來發(fā)泄心中的不滿,而是冷靜地幫助其找出原因,更幫助他想到辦法走出困境。一旦“心甘情愿”地做到這點,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與你之間的關系更親密,愿意與你分享他(她)的喜悅,習慣找你幫助應對危機了。(王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7372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