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情況下,當寶寶開始哼哼唧唧,開始煩躁了,那就意味著寶寶想要尿尿了。爸爸媽媽了解這些寶寶要尿尿的信號,對寶寶建立起排尿條件反射很有幫助。如此一來爸爸媽媽就不會再為收拾寶寶尿床的殘局而手忙腳亂,學會把尿,可以讓爸爸媽媽們在照顧寶寶時輕松不少。
一,辨認寶寶大小便的信號
學習辨認寶寶何時將要排便,就像學習辨認寶寶在饑餓時嚎啕大哭一樣。細心的媽媽要不斷地觀察、學習、記錄、總結,一定會找到寶寶大小便時發(fā)出的特有信號。
預示寶寶排便的信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哼哼聲、左右擺動、發(fā)抖、皺眉、哭鬧、煩躁不安、放氣、不專心吃奶等。
溫馨提示:
如果爸爸媽媽對寶寶發(fā)出的大小便信號沒有及時響應,將會嚴重影響寶寶以后信號的發(fā)送,這樣非常不利于寶寶大小便訓練。
二,適時訓練不容錯過
寶寶出生1~2個月就可以開始大小便訓練,這個時期寶寶每天排尿次數(shù)多、間隔短,具體次數(shù)因人而異,一般寶寶會在剛睡醒、吃完奶或飲水之后15分鐘左右時,最有尿意。連續(xù)兩次后,間隔會長一些,了解規(guī)律后就可以有意識地把尿。如此連續(xù)執(zhí)行 15~30天,即可養(yǎng)成習慣,注意不要隨意更改訓練時間。把尿的便盆最好放在固定的位置,這樣有利于形成條件反射。
溫馨提示:
所謂趕早不如趕巧,給寶寶進行入廁訓練的時候應該掌握寶寶排便的規(guī)律以及時間,這才是寶寶排便訓練成功的關鍵。
三,幫助寶寶建立條件反射
寶寶從出生到五六個月有一個對排便功能的學習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如果成人對寶寶的排便要求及時做出反應,可以幫助寶寶慢慢建立條件反射。以后只要將寶寶抱成排便的姿勢,并配合噓噓嗯嗯的誘導聲,寶寶就會排便了。不過即使如此,訓練成功的幾率也不高。對此,媽媽們不必著急,更不能強迫寶寶,應該明白此階段訓練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幫助寶寶形成條件反射。
專家意見:
要讓寶寶形成排便條件反射,最好先從大便開始。由于大便的時間相對固定,次數(shù)少,大便前的信號相對明顯,這樣就易于抓住時間,而且其成功率也比較高,如此一來就可以增強家長們對寶寶進行排便訓練的信息。除此之外,大便不能有效控制的話,那“善后”工作不好處理,先訓練好寶寶的大便條件反射就可以大大減輕家長的工作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8702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