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三娘教子”到“子教三娘”
從“三娘教子”到“子教三娘”,當今的子女教育就發(fā)生了這樣顛覆性的變化。
以我女兒為例:
有一次,女兒跟我要錢:“老爸,能不能再給點錢。”我說不能,你每個月的零花錢是固定的,不能隨便給你加錢。沒有錢,女兒怎么辦?她把自己用過的東西比如舊手表、隨身聽等,用數(shù)碼相機拍出照片發(fā)到網(wǎng)上,在網(wǎng)上拍賣。
我一看就樂了,說這些破東西誰要?網(wǎng)上誰也不認識誰,誰敢給你寄錢?但女兒很自信,還在網(wǎng)上做廣告,后來竟然收到了三張匯款單,賣了690塊錢!
這件事讓我對女兒刮目相看的同時,浮想聯(lián)翩,當今時代果然是老人要請教年輕人了嗎?
沈陽一位小學六年級的男孩的母親說:
有一次,兒子在外面和人打架,回來后,我沒問青紅皂白就把他批評一頓。孩子卻不服氣,他說:“我打架不對,可是你應該問問我,為什么去打架。”孩子爸爸正在氣頭上,心想,打架了還頂嘴,抬起手打了他兩下。兒子哭著去找他爺爺,問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在哪兒?讓爺爺領他去告狀。他要告爸爸仗勢欺人,并請委員會對這件事做出仲裁。
這樣的事情在過去幾乎不敢想象,現(xiàn)在卻非常普遍。年輕人永遠是領潮流之先的。他們敏銳、熱切地吸納新時代給予的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術(shù)。在這方面,當之無愧地走在老年人前面,所以倚老賣老,吃經(jīng)驗的老本兒早已行不通,F(xiàn)代教育就是兩代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向孩子學習是成年人真正成熟與睿智的標志。
二、向孩子看齊
早在1997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就成立了“向孩子學習”課題組,就兒童在社會化過程中對成人世界的影響進行了大型調(diào)查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當代孩子具有10個方面的優(yōu)秀品質(zhì),如樂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體性強、平等意識強、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強、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有較強的公民意識、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環(huán)保意識、相信事實、做事認真、積極的休閑態(tài)度、興趣愛好廣泛等等。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已經(jīng)在影響成年人。
許多父母從切身經(jīng)歷中得到了啟發(fā)。
作家畢淑敏曾經(jīng)在一篇文章中講述了兒子的一段趣事,她寫道:
兒子在家里亂翻我的雜志,突然說:“我準備到日本旅游一次。”因為他經(jīng)常異想天開,我置之不理。
他說:“咦,你為什么不表態(tài)?難道不覺得我很勇敢嗎?”
我說:“是啊是啊,很勇敢?墒澜缟嫌行┦虏⒉粏问怯赂揖蛪蛴。比如這件事吧,還得有錢。”
他很鄭重地說:“這上面寫著,舉辦一個有關(guān)宗教博物館的創(chuàng)意征文比賽,金牌獲得者可以免費到日本觀光旅游。”說著,把一本海外刊物遞給我。
我看也不看地說:“關(guān)于宗教,你懂得多少?關(guān)于建筑,你懂得多少?金牌銀牌歷來都只有一塊,多么激烈的競爭。你還是好好做功課吧。”
他毫不氣餒地說:“可是我有創(chuàng)意啊,比如這個博物館里可以點上藏香,給人一種濃郁的宗教氣氛;這個博物館里還可以賣齋飯,讓參觀的人色香味立體地感受宗教;比如這個博物館里可以播放佛教音樂,您從少林寺帶回來的藥師菩薩曲,聽的時候就可以讓人感到很寧靜,比如……”
兒子仍然在絮絮叨叨地講著自己的創(chuàng)意,但作家畢淑敏和多數(shù)母親一樣,對兒子的創(chuàng)意不感興趣,而且也和多數(shù)成年人一樣對這些創(chuàng)意沒有信心,她更關(guān)心的是孩子的成績。對于兒子的瘋狂舉動,她嘆了一口氣說:
“好,隨你瞎想好了,不過我要提醒你一句,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我以為最好的創(chuàng)意莫過于一個好成績。”
很長時間過去了,當大家?guī)缀醯诉@件事的時候,畢淑敏的兒子收到了一封請柬,要求他去參加海外的發(fā)獎儀式。原來,他竟然獲得了創(chuàng)意銀牌獎!這件事使畢淑敏感觸很深。從兒子身上,她看到了后生可畏,看到了“初生牛犢不怕虎”。在這方面,成年人和孩子比起來,少了一些沖動和闖勁,也少了一些遠見!
當今的孩子面對著一個五光十色的新環(huán)境,各類新異刺激層出不窮,加上認識手段日益豐富,使他們對新事物的感受能力空前增強。比起成人來,孩子們又更容易接觸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觀念,并且愿意親自去嘗試,去實踐。所以,當大人們還在為某種新事物評頭論足的時候,這一新事物早已在孩子們中間流行開來。當大人們還在為某種新思想、新觀念的是非得失爭論不休時,這種新思想、新觀念對于孩子們已習以為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9331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