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wǎng)友朋友下午好,今天我們請來了兒童心理學專家齊常才老師為我們講講有關(guān)親子溝通的話題。齊老師長期從事兒童心理咨詢、兒童心理治療、兒童繪畫與涂鴉分析。在多年臨床工作中,針對超常兒童、自閉癥兒童、焦慮癥兒童、抑郁癥兒童、慢性疾病兒童的家庭教育進行長期干預(yù)。下面開始我們的訪談,齊老師,大家說親子溝通,您能給親子溝通做一個簡單的定義嗎?
齊常才:這個定義非常簡單,父母與孩子的有效情感交流。
主持人:比如有哪些方面?
齊常才:包括我們的肢體,包括我們的面部表情,它是互動的,和孩子能不能互動起來。
主持人:您覺得親子溝通在親子關(guān)系中的重要性大概有多少?
齊常才:對孩子而言,對父母而言如何把孩子把我們的教育模式和我們的情感如何有效的傳達給孩子,這個溝通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在溝通過程當中很多家長都有自己的困擾,比如他們其實不太清楚自己的孩子究竟想要表達一些什么樣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家長覺得無的放矢,覺得自己做起來比較為難,您覺得在這方面怎么幫助家長很有效地尋找到孩子想表達的意圖或者讀懂孩子的情緒語言?
齊常才:前段時間我看了孩子的一些畫,畫的父母面部,五官有眼睛、嘴巴、鼻子,為什么把鼻子永遠畫成兩個孔?原因就是孩子永遠是仰著頭看父母,這就說明我們做父母的沒有把自己放下來,包括比如說孩子看到的世界他用眼睛平視看到的世界和我們成人平視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當我們想真正了解我們孩子的時候或者說我們的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他的目光趨向于什么,我們要蹲下來和孩子平視,他看到什么我們基本上當平視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世界和他們看到的世界基本上是相似了,我們就很容易找到孩子的下一步的意圖是什么。
主持人:就是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某些事情某些問題。如果我們來定義0?6歲的孩子群體,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他的情緒表達方式是不是有所不同?
齊常才:是不同的,1歲之前的孩子基本上表達還是很自然的哭或者笑,比較單一,以哭或笑來表達自己的開心不開心,需求什么不需求什么,很簡單的一種肢體語言。
主持人:年紀再大一點兩到三歲會說話的。
齊常才:這個時候三歲之前也就一歲到三歲,更多給孩子模仿的機會,孩子在這個時間段更多的是模仿學習恩,要向外界和外界進行有效溝通交流需要模仿學習,用什么樣的行為語言或肢體語言做了一些什么,比如說成人的游戲成人的交流、成人的對話,孩子一到三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多是觀察模仿傾聽,就像一個小收音機或者錄音機一樣,把這些信息錄到大腦里去,自己試探著把這些信息傳遞到外界。
主持人:年紀小一點的孩子我們可以簡單的從他的喜怒哀樂里面知道他大概想要去做 想要干什么,大一點的孩子我們可以通過他們對成人的模仿來猜測他們的意圖,是這么一個概念?
齊常才:對。到了3?6歲可以說孩子基本上自主能力強了,也就是說自己依賴父母的程度小了,這時候更多的是愿意發(fā)揮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和父母的交流自然而然就少了,這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給孩子一定的約束和限制,因為他這時候在挑戰(zhàn)我們成人的某種能力或者某種極限,比如我就挑逗你,所謂的逆反心理,他在挑逗你,他在一種情感游戲看看你能夠抗衡多少。他挑逗你對外來表現(xiàn)他的強大。
主持人:這種挑逗或者逆反的心理是孩子的一種本能還是說受家長影響所造成的?
齊常才:這是他展示自己的一種本能。
主持人:家長碰到這種情況是不是適當給予孩子某種程度的理解,需不需要寬容他還是要嚴厲制止?
齊常才:有些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積極的語言或者積極的行為,當我們看到他的積極語言或者積極行為的時候我們可以鼓勵和支持,但是他有時候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負性的行為或者語言,這時候我們要堅決制止和約束。
主持人:有家長有這樣的擔憂,因為現(xiàn)在工作生活壓力都很大,對于成人來說,成人本身自己也會有自己一些不良情緒,在這種情況下當他遇到小孩就像統(tǒng)稱的不聽話、淘氣,這種情況下家長應(yīng)該怎么有效處理好這種問題?
齊常才:孩子和我們的情感交流的關(guān)系實際隨著年齡增大他需要我們越來越少,當我們有壓力的時候,做父母的有壓力的時候我們還是要自我調(diào)節(jié),當自己調(diào)節(jié)好了之后再和孩子去交流,因為孩子比如說看到父母的表情不開心,他也會離開。因為人都趨向于樂觀開朗的人愿意和樂觀開朗的人去交流,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狀態(tài)不好表情不好,他很自然就躲開了,他保護自己是第一位的,他能夠有效躲開,我不來理你。
主持人:家長其實最好是不要再孩子面前表現(xiàn)自己的易怒或者負面情緒。
齊常才:實際這說明一個當父母從工作環(huán)境走到家庭環(huán)境的時候,可能家庭環(huán)境是最放松的環(huán)境,這時候父母也不能說心理不舒服還繃著,這時候要建立獨處模式,父母先獨處在他的空間里面他的私密空間里面緩解外界給自己帶來的壓力,好一些了再和孩子去交流。
主持人:您能不能給我們家長支支招,比如說除了獨處之外,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現(xiàn)實情況有時候尤其當媽媽從職場回到家庭生活當中,孩子對她非常依賴,媽媽不可能找充足的時間獨處控制我的情緒,如果沒有這種可能必須得面對孩子,您給家長支支招怎么來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齊常才:前段時間我接受一個報社的采訪,講述了一個這樣的事情,一位母親平時工作壓力非常大,回到家里沒有控制住自己打了孩子,結(jié)果這一打不要緊,孩子正好碰到了桌子的桌沿上,當下暈倒過去,搶救不及時導致了孩子死亡。一般來說,孩子放學后需要父母的安慰或者鼓勵和支持,想親親父母,這是本能需要的,比如我們?nèi)ネ饨绻ぷ饔袎毫,孩子?a href="http://www.yy-art.cn/youer/" target="_blank">幼兒園也受到外界的壓力,也想在家庭當中找到更多的比如心理安慰或者鼓勵和支持,這時候只能家里父母給予。從外界回到家的過程當中怎么有效緩解自己,做個深呼吸,回到家里一定要記住這是家,家是提供溫馨自然的環(huán)境,我們都抱著這樣一個信念去做,實際我們就能有效把這些壓力釋放到這個過程當中,而不是釋放到家庭成員的相互之間,就能有效化解掉。
主持人:家庭成員之間,除了媽媽以外其實還有爸爸這個角色,夫妻之間的關(guān)系對于親子溝通有什么影響?
齊常才:父母是不是一致的和孩子的溝通交流,孩子先問媽媽一件事,媽媽我能吃這塊糖嗎?媽媽說可以吃。爸爸說怎么又吃糖,不能吃。這是夫妻之間和孩子交流之前是不是有過溝通和交流,或者已經(jīng)形成獨特的交流模式,他們是不是一個整體?實際父母應(yīng)該是一個整體,而孩子本身是一個整體,這種交流起來是順暢的而不是脫節(jié)的;蛘呒彝ギ斨姓l是主導的,比如媽媽是這個家庭當中主導的一種交流的點,比如父親孩子的爸爸趨向于媽媽,孩子也是趨向于媽媽的,這時候有一個支點,有支點的時候就不會出現(xiàn)交流的沖突,就不會出現(xiàn)交流的分歧。就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獨立的交流模式,而這種交流模式是夫妻之間本身就是一種沖擊性的,這種沖擊會給孩子帶來一種很矛盾的意識,這個矛盾的信息會讓孩子無地自容或者他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或者如何自然的輕松的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他是有壓力的。
主持人:說到爸爸媽媽孩子溝通的問題,通常在一般的家庭里面網(wǎng)友的觀念中覺得家里肯定會有一個扮紅臉一個扮白臉的角色,這種分工對與親子溝通有沒有什么幫助?
齊常才:傳統(tǒng)叫一個扮紅臉一個扮白臉,這種對于孩子而言都不是有效的方法,都不是很好的。因為咱們的孩子現(xiàn)在比我們小時候聰明很多,他們能夠非常快的觀察到誰是扮紅臉或者誰是扮白臉,當他看到之后遠離扮紅臉,誰軟弱好欺我欺負誰,這會引起更大的矛盾。扮紅臉沒法扮了,扮半天實施不下去,我離開你躲的遠遠的。實際在我們一般的大家庭當中比如說家里有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shù)臅r候,這時候做父母的他們應(yīng)該是一個整體,因為我們都知道一個家庭當中實際上親孩子的人是非常多的,而反對孩子的比如說對孩子嚴厲的人誰也不愿意當,就怕孩子記恨誰不喜歡誰,誰愿意當惡人,誰也不愿意當。這時候如果都不當?shù)脑,那對孩子的發(fā)展是不利的。如果都當惡人的話對孩子發(fā)展也是不利的。實際對孩子而言,父母的位置非常重要,別人不管是誰,只要是父母這是我媽媽這是我爸爸,本身就能意識到媽媽爸爸的必然性存在的必要性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就孩子而言,做父母的你的言行舉止你要保持一個原則對自己的孩子交流,這時候孩子和父母就會建立非常好的溝通交流模式。
主持人:有些家長知道親子溝通比較重要,有些家長疼愛孩子,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他想采取一些打的方式,這種方式對于親子溝通有用嗎?
齊常才:實際這種打,因為我們不知道孩子能接受這個打得多重,比如打的過重了可能孩子受不了,做父母的也心疼,如果打得輕了對孩子沒有意義,他頑皮了打吧打吧,我愿意打。這種身體的接觸實際對孩子來說是你給了他一種關(guān)注,你在關(guān)注他,你在理他,對我們?nèi)吮旧矶,我們需要的是比如被關(guān)注被認可被接納或者被愛,這是人生存的根本,孩子更是這樣。比如你要是理他,你關(guān)注我,他就得到了一種關(guān)注得到了一種心理滿足,最好的方法就是當孩子真的做得非常不好的時候,們可以有效離開他的視線,把臉離開他的視線讓孩子獨處,或者他不管在哪兒,離開他的視線比如在地上打滾哭鬧喊叫,馬上離開他的視野環(huán)境,這是最有效的懲罰措施。
主持人:談到親子溝通的話,齊老師給我們講講有沒有哪些溝通技巧,幫家長們支支招,F(xiàn)在很多家長確實對這方面可以說是沒有辦法。
齊常才:溝通技巧這個概念是比較大的,咱們可以以年齡為劃分,0?1歲的孩子如果讓孩子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在物質(zhì)上我們要采取"延遲給予"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給孩子一些身體的撫觸。家庭環(huán)境變得溫馨自然輕松,做父母的多一些笑容,家里多一些笑容,這樣家里父母交流的時候語言比較緩和比較輕松,這樣的環(huán)境能給1歲之前的孩子帶來非常好的習慣,這個習慣一旦養(yǎng)成之后,他相對來說1歲之后就比較好帶了。
主持人:“延遲給予”的度是什么樣的?
齊常才:按月份來說,孩子3個月我們可以給予5秒,3?6個月我們延遲到10秒,當孩子9?12個月快到1周歲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延遲到20秒,我們心里默數(shù)比如孩子哭了,這時候自然而然數(shù),數(shù)的過程我們內(nèi)心就不急了,我們不是通過去了而是走過去了,表情也是輕松自然的,這時候孩子接受我們也覺得媽媽是輕松自然的,他認為這個環(huán)境是非常輕松自然的,沒必要那么著急。
主持人:這個延遲給予某種程度上是給家長們的建議,當孩子哭鬧這樣可以安定家長的情緒,有這個作用。0?1歲的孩子親子溝通方面家長需要更多做出一些讓步或者一些遷就?
齊常才:實際做父母的在孩子1歲之前要學會讓自己怎么更輕松更自然的和寶寶交流,主要是做父母的要自己調(diào)整自己到一個好的狀態(tài)然后再和孩子交流,當狀態(tài)不好的時候千萬別和孩子交流。
主持人:這是父母必須牢記的。
齊常才:1?3歲這個時候的孩子自己會走會跑了,喜歡探索未知的東西,任何東西都覺得是好奇的,都想去觸摸,這時候我們最大的千萬不要給他限制,讓他隨便碰隨便摸,你只要記住一點,一個原則就是不觸及他生命安全的就可以,這是我們給3歲之下孩子的一個極限,只要安全就可以。這時候他由于自己的自由探索,他的自我肯定越來越強,小孩子會越來越自信,他更加愿意觸碰外界的事物。碰觸過程當中鍛煉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能掌控他所掌控的環(huán)境,他會更自信,更自立。所以1?3歲之間的孩子不要更多的限制,要給予更多的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輕松自然然后有更多可以玩的,他可以觸及的外界信息,而這些信息比如視覺的也好聽覺的也好,只要給他一些好的圖片好的畫面,讓他去觸及觀察探索就好不要給他限制。
主持人:溝通方面父母具體應(yīng)該怎么做?
齊常才:實際溝通過程中只要我們掌握住了不要過分限制他,還有不要過分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玩一種玩具,這種沒必要。我們和孩子玩游戲是平行游戲,更多是他在玩游戲,你可以在這個環(huán)境中玩游戲,你玩你的他玩他的,更多我們是給孩子提供一種自由的空間,我們少給孩子講一些大道理,這個時候我們不要給孩子講一些道理或者約束他讓他做成什么樣,或者按照父母的模式去做,沒必要。
主持人:在這個過程中1?3歲的孩子有一些行為上的偏差,不正確,父母怎么通過有效溝通給他糾正?
齊常才:1?3歲的孩子不會出現(xiàn)所謂過大的行為或者語言攻擊別人,他也就會出現(xiàn)比如想要一件什么東西會出現(xiàn)打滾打鬧或者是和父母發(fā)生激烈的沖突,這時候最好的方法是隨他,我們離開他的環(huán)境。這是最好的方式。
主持人:有沒有語言上之間的溝通交流?通俗地說跟他講道理呢?
齊常才:千萬不要給孩子講道理,1?3歲的孩子講道理是沒有意義的。父母離開他的環(huán)境,離開他的視線就好,這是最好最有效的解決不好行為的一種方法。
主持人:也不需要跟他講任何言語上的道理。
齊常才:千萬不要講道理,越講越兇。
主持人:打孩子呢?
齊常才:打孩子也是對他的一種關(guān)注,所以打也好罵也好說教也好實際還是給他的一種鼓勵和支持或者給他的一種關(guān)注或者給他一種愛,你理我就行。
主持人:反而打或者罵之類跟他生氣其實是反而對孩子不好的一種影響。
齊常才:是。
主持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冷處理,離開他的視線。
齊常才:3?6歲的孩子,這時候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形象,這個形象比如說你要變成一個像獅子一樣的人一個形象,獅子的形象是什么?勇敢、強壯,還有獨立,這是強壯的形象,還有一種紳士彬彬有禮獨立樂觀開朗這些形象,我們要給孩子提供一些這樣的比如童話故事或者是語言信息或者是圖畫信息。我記得我小時候爸爸給了我一本畫冊,這本畫冊羅莎羅蘭小時候的,這個畫冊當給你拿過來的時候是一個小孩,幫爸爸點油燈,結(jié)果在抽屜里隨便拿一張紙跑到壁爐那兒引火把油燈點著,當點著的時候爸爸看到了剩下的小家伙拿的紙角是一百英鎊紙幣,這是家里唯一的一個月的生活費。孩子的父母沒有指責孩子,沒有打罵他,但是這一點孩子小時候不理解,當大了告訴他的時候,實際他發(fā)現(xiàn)父母對他的寬容是非常大的。父母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是相當高的,所以他以后確實成為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獨立領(lǐng)袖當中的一個女性,羅莎羅蘭。我們做父母的希望孩子變成什么樣的人,我們就給他提供什么樣的信息,這時候孩子為了得到愛,為了得到關(guān)注得到鼓勵和支持,他會按照我們設(shè)想的形象去努力。
主持人:是不是男孩跟女孩之間的溝通又有差別呢?
齊常才:實際3?6歲也沒有什么差別,3?6歲的孩子女孩容易和同性比如女孩和媽媽會發(fā)生很大的情感沖突,因為這是一種佛洛依德性理論的一個基點,男孩容易和爸爸發(fā)生沖突,同時男孩和媽媽會非常得友好,交流非常得友好非常默契非常自然。這時候媽媽可以對家庭中的男孩子來說,媽媽可以給孩子提供這種形象的信息,孩子為了得到媽媽的愛,他會努力按照媽媽提供的這種形象去努力。如果家中是女孩子,爸爸一樣提供一個女孩子今后的一種形象,讓自己的孩子為了得到爸爸的愛去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形象。這就是一種技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99516.html
相關(guān)閱讀:
如何教育孩子 值得借鑒的育兒經(jīng)驗
網(wǎng)絡(luò)對教育的影響
學前兒童如何學習文化知識
家長多鼓勵 孩子或可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