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不要為孩子不聽話而憤怒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問:家里時不時就會出現(xiàn)怒氣沖沖的場景,我也為此感到愧疚。是不是只有我這樣?

  答:2~5歲的小孩本身就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再加上現(xiàn)在的家長要求孩子“什么都要做”,而且“什么都要做好”,巨大的壓力容易讓人感到憤怒和沮喪。溝通是解決憤怒根源問題的關鍵。

  警告:當感覺自己快要失控的時候,發(fā)出警告。

  卡羅琳記得自己有一次對兒子說:“我警告你!媽媽的耐心快用完了。只剩下一丁點兒了,就豆大的一點兒!庇谑莾鹤油O聛恚o了卡羅琳一個大大的擁抱,笑著說:“現(xiàn)在還有多少呢?有葡萄柚大嗎?”卡羅琳承認了孩子的話,而且忍不住笑了起來,氣氛在一瞬間就變得融洽多了。

  談談你的感受:用以“我”開頭的句子表達,而且不能使用攻擊性的言語。

  一對雙胞胎寶貝的媽媽貝基在孩子吵架時會說:“當我聽到你們在說罵人的話時,我真是氣極了!”而不會說:“你這個壞孩子!怎么把妹妹弄哭了?就不能好好玩兒?”

  控制:在解決處于憤怒中的孩子的問題時,應盡量控制自己,不要馬上給出建議。只要專注地傾聽孩子,認同他的情感就夠了。這樣做孩子會感到被理解,也更容易冷靜下來。之后再和他私下里談談,孩子會更容易敞開心扉,并在你的幫助下找到解決的方法,類似的情況就不會再發(fā)生了。

  曼迪5歲的兒子大哭著沖進廚房。“媽媽!我洗澡的時候,艾麗砸壞了我的小卡車!”媽媽停下手里的活兒,把手輕輕地放在兒子的肩上,看著他的眼睛說:“哇,聽起來你很生氣!辟Z森說:“是的!我討厭她!”“我猜這時候你一定不想再和妹妹住在一個房間里!辟Z森點點頭,開始平靜下來。媽媽接著說:“艾麗這么做,我也很難過。等睡覺的時候我們再來談這件事吧,好嗎?好了,小寶貝,喝杯果汁吧!

  關注當下:不要因為想說服孩子就把陳年往事拿出來曬。

  蓋爾4歲的兒子沒拿書包就從幼兒園的班車上下來,這已經是一周里第4次忘帶東西了。她忍不住想要爆發(fā):“怎么這么不長記性?上周是外套,這次是書包!”但是她忍住了。蓋爾輕聲嘆了口氣,說:“我怎么才能讓你明天記得拿書包呢?”

  避免體罰和威脅:我們想讓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就應該先做到。發(fā)怒的時候要“用言語而不是拳頭”解決問題。因為人在生氣的時候是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所以不要做讓自己后悔的事兒。

  找出可行的方法來宣泄憤怒,既為孩子,也為我們自己。

  伊薇特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總是能找到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從而避免大喊大叫。每當感到自己快要爆發(fā)時,她就會走到另一個房間里,用盡力氣,看到什么就喊什么??“面包機!”“浴缸!”“床罩!”

  在一次家庭會議上,通過孩子們的幫助,埃塞爾和索爾制訂了以下清單:“生氣的時候,你可以做下面的事情:用錘子敲游戲工作臺;捶打枕頭;朝墻上扔球;回自己的屋子,讓門開著,然后大吼;一邊尖叫一邊蹦跳;用筆在紙上扎洞;用畫畫表達憤怒情緒!

  要知道,在氣頭上即使是最有說服力的說教也無濟于事,不如把討論留在事后。訓導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孩子與父母在就寢前最容易溝通,關燈后的黑暗可以帶來一些安全感。

  改變以往的回應方式:試試幽默。小孩子通常會被周圍其他人的笑聲感染而忘了之前的不愉快。

  米克和兒子爭執(zhí)著,突然他發(fā)現(xiàn)這個小不點兒因為生氣將小臉兒扭成一團,很有意思。這使米克想起兒子最喜歡的一部電影,于是他伸出手指,在兒子的下巴上撓撓,說:“撲哧撲哧,就像大象媽媽用鼻子卷起小笨蛋!”兒子忍不住笑了起來,父子倆重歸于好。結果沒過多久,小家伙就學會了用同樣的方式去哄生氣的老爸。

  使用非言語的提示:當你不確定自己會說出什么樣的話時,用圖畫、圖形或便條來傳達你想要說的。

  布拉德是個愛好運動的爸爸,他發(fā)明了一套獨特的“伙計間的語言”來處理與兒子的問題。例如,當孩子們磨磨蹭蹭時,他會用籃球中的動作暗示他們快點兒。

  遠離讓你生氣的事物:無計可施的父母通常會選擇一走了之。如果孩子小,那么在你離開房間后就會發(fā)現(xiàn),小不點兒正在后面跟著你呢。有些家長還真需要走出家門,讓自己冷靜下來。(但要注意,離開家的時候要確保家中有成年人看守。)這期間,你要告訴孩子自己為什么離開,還要告訴他自己還會回來。

  有一天,巴布實在是受不了了,于是告訴孩子:“媽咪受夠啦!我不能再聽你沒完沒了地哭鬧了。我要回到房間去,等鬧鐘響了再回來!(你只需離開一兩分鐘,就可以神奇地解決這個問題。)

  你并不是唯一一個需要在浴室里待上一兩分鐘以尋求寧靜的家長。所以,不必因此而內疚。

  與配偶制訂計劃或者通關密語,可以在一方無計可施的時候,另一方根據提示接手處理問題。

  每當瑪麗喊“藍色密碼”的時候,她的丈夫就知道應該立刻出馬了。

  在適當的時候,對孩子說聲“對不起”。

  最初的時候,卡羅琳擔心給孩子道歉會影響自己的權威,但是現(xiàn)在她明白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的。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因此意識到應該為自己犯的錯誤負責并進行彌補。有時,卡羅琳甚至讓孩子們聽到她為自己祈禱更多的耐心!

  找到自己的底線并堅持下去:重點關注一些家規(guī),并時不時地讓孩子們知道這些規(guī)矩沒有商量的余地。一旦每個人都知道你是來真的,就不會死乞白賴地求你,把你推向崩潰的邊緣了。因此,我們要建立一個固定的處理模式并堅持下去。

  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事情(比如打掃、哄孩子睡覺、給孩子洗頭等)做起來真是難上加難,令人沮喪。不過你要知道,天底下還有無數像你這樣的家長。微笑著接受吧,記住,一切都會過去的。洗個舒服的熱水澡,或者聽聽你喜歡的音樂,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恢復元氣。

  這是一個周日,凱特告訴孩子們要在9點之前洗漱完畢并上床,等待睡前的故事。3個晚上過去了,當孩子們磨磨蹭蹭不遵守約定的時候,凱特就真的不給她們講睡前故事。這下,孩子們終于意識到這次媽媽是動真格的了。所以周四晚上,當凱特說“還有10分鐘9點”的時候,她欣喜地發(fā)現(xiàn)寶貝們馬上沖進了衛(wèi)生間。

  不放過每一個錯誤,但要采取平靜而堅定的態(tài)度。平靜的原因是防止你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到孩子,導致雙方大動干戈。

  簡要記錄下能夠激起你和孩子怒火的原因。了解事物的根源能讓你更好地處理孩子的問題。

  在工作了漫長的一天之后,布賴恩疲憊不堪地回到家里,但他又要面臨新的挑戰(zhàn):孩子們總是大喊大叫,而且4歲的戴維總想馬上占據爸爸所有的注意力??他的辦法是踩在布賴恩的鞋上!這時,妻子的喊聲從另一個屋子傳來,要他去修壞了的電器。為了能夠應付這一切又不發(fā)脾氣,布賴恩必須在到家之前就找到讓他“迅速充電”的方法??把車停在幾個街區(qū)外待上幾分鐘,或是在家和辦公室之間的某個地方散一會兒步。

  與寵物和玩具玩?梢宰屝『⒊ㄩ_心扉。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講道理會使一切變得容易。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由家長、孩子或者雙方共同進入某種情景,教給孩子一個道理或是一種技能;通過溝通各自的感受和對事物的看法來解決問題;或者未雨綢繆,模擬將來會遇到的問題情境去探討相應的解決方法。下面的技巧可供參考。

  角色互換可以讓孩子從中領悟一些道理,要是你能再幽默一點兒就錦上添花了。對話可以是這樣的??媽媽(扮演孩子):“媽咪,我不喜歡你今天做的飯,所以我把它給狗吃啦!”孩子(扮演媽媽,搖著手指):“哦,這可不好。”媽媽:“碗里都是些面條碎渣,不過小狗把面條差不多都舔完了!焙⒆樱骸澳阍诶速M食物,那可是用錢買來的!眿寢專骸皩Σ黄穑瑡屵。如果下次我不喜歡吃就告訴你,好嗎?我現(xiàn)在能抱抱你嗎?”

  提出“如果……怎么辦”這樣的問題會讓你更了解孩子的感受。抽出一點時間吧,和孩子模擬不同的情境。“如果你在奶奶家過夜,可是在睡覺前突然很害怕,怎么辦?”“我可以帶著爸爸的手電筒,放在旁邊!薄昂命c子。還有,如果你在奶奶家的時候想我們了,怎么辦呢?”“我可以給你們打電話!薄皩,這是個方法。可要是我們不在家怎么辦?”“我會告訴奶奶我有點兒孤單!薄坝H愛的,這是對的!我敢打賭奶奶會給你個大大的擁抱,還有一杯熱巧克力!”

  你們可以玩玩“好孩子”與“壞孩子”的游戲。用你和孩子一起設計的動物布偶做道具,這個游戲可以在睡前進行。孩子拿著代表“壞孩子”的布偶,低聲地對它講自己做過的壞事:“我對妹妹太不好了。那天我叫她傻瓜,還因為她煩我就把她給推了出去!薄拔抑懒,”爸爸說,“那么,好孩子會怎么做呢?”孩子(拿起另一個布偶)柔聲說:“卡拉,我要玩賽車了,你把這兩個小汽車拿回你的房間玩兒,好嗎?”(如果孩子不知道“好孩子”要怎么做,你也可以給他支支招。)

  用寵物、洋娃娃或者孩子最喜歡的布偶講故事,設定未來的情境。爸爸拿著泰迪熊,假裝那是自己,對兒子說:“嘿,我敢打賭,我知道你不去表兄生日派對的原因??你喜歡蛋糕、冰激凌還有做游戲,但你害怕自己不認識其他的小朋友?墒前职直WC會讓你坐在表哥旁邊,梅格姨媽還會把你介紹給大家。而爸爸會一直待在屋子里,一直到你想回家的時候。這樣行嗎?”(這時,用寵物的爪子去搔搔兒子的肚子。)

  召開家庭會議,探討引起麻煩的問題,用大家的力量找到解決的辦法。

  安撫孩子的身體,進而安撫他的情緒。

  家里又是烏煙瘴氣,玩具扔得哪兒都是。但是,聰明的爸爸邁克爾找到了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而且非常有效。有時候,他只是召集大家:“孩子們,快過來,我這兒有超級好吃的零食哦!”或者讓孩子們躺倒在他的大床上,然后輪流給小寶貝們按摩。

  黛安娜是個很敏銳的母親。每當氣氛緊張的時候,她就會用下面三個問題中的一個來做調解:“誰愿意和我一起坐搖椅?”“有誰想和我一起聽輕音樂嗎?”“有沒有準備好洗一個暖融融的泡泡浴呢?”

  平靜的時候,寫下幾種可以應付憤怒情境的方法,然后牢記以便下次用到。

  通常孩子在一開始面對你設定的原則底線的時候,都會置若罔聞,但是你要保持冷靜。知道這種情況是常態(tài),會令你更好地堅持自己的底線。

  對卡羅琳來說,這是糟糕的一天。大兒子總是找麻煩,死活不愿意從庭院回房間和姥姥吃晚飯。最后,他竟然把從別的孩子那兒學來的一套搬了出來??“你又不是我的老板!”卡羅琳只感到血往臉上涌。這時姥姥想起當年卡羅琳的一個小故事。在卡羅琳4歲的時候,有一次父母出門,讓奶奶來照顧孩子。等媽媽回來的時候,已經很晚了,但是卡羅琳堅決不上床睡覺,還和奶奶嚷嚷:“你又不是我媽媽!你不要管我!”

  堅信你即使不插手,孩子的憤怒情緒也會找到出口。南希?薩瑪林是育兒方面的專家。她說:“什么都不說的好處就是你永遠都不需要收回那些話!

  外出度假的時候,卡羅琳5歲的孩子總是為沒有去他喜歡的餐館吃飯而生氣。每到這時,卡羅琳的第一反應就是:“愛去不去,反正等會兒餓的是你。作為一家人,每個人都有權力輪流選擇去哪兒吃飯,你怎么這么自私呢?”長此以往,連卡羅琳自己都厭煩了。于是在有了幾次不愉快的經歷之后,她決定不搭理兒子了。這樣反倒沒事了,肖恩還總是第一個點東西!

  你也有過那樣的時刻吧!小時候你和媽媽大吵:“要是我以后有孩子,絕對不會像你現(xiàn)在這樣!”其實,我們大家都如此。

  要知道,我們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如果孩子生氣,你也生氣,那么要不了多久,你們之間就會有一場風暴。

  想想我們自己的童年經歷,看看那些經歷如何影響了我們在育兒過程中的期望與挫折感。然后嘗試從中領悟一些道理,從而獲得啟迪。

  本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5歲的孩子學溜冰時總是先失去耐心。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像極了父親。本小的時候,父親也總是這樣不耐煩。于是本決定以后在快要失控的時候,就讓妻子接替自己照看孩子。

  騰出點時間做些讓自己高興的事兒作為補償??洗一個熱水澡、每周做一次按摩或是外出走走。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要心懷愧疚;相反,它們能夠使你避免發(fā)火。越是身心愉悅,就越能更好地處理教育孩子的問題,也越不容易被日常瑣事惹怒。

  換一種角度看待憤怒情緒。把它作為一個讓你重新考慮當下情境的機會,從而選擇最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0544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