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孩子有勇氣意志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行為,父母應該首先保持心平氣和;糾正孩子的不聽話行為,父母應該先要正確認識這種現(xiàn)象。

  應該如何看待孩子不聽話行為呢?是不是孩子不聽話就完全不好呢?其實不然。如果父母認真分析孩子不聽話的利弊,一分為二地看待這一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不聽話行為具有兩面性,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著積極的一面。

  我們先看看孩子不聽話的消極一面:                 

  孩子不聽話具有很大的消極一面,它最大的負面就是可能會導致孩子養(yǎng)成一些不良的個性心理或者習慣。如一切以“我”為中心,對“我”所需要的,別人只能給予和遷就。嚴重時,更會滋生出為達到某種目的而不擇手段和自私自利的惡劣品質(zhì)。

  1、不聽話的孩子容易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性格

  不聽話的孩子大多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不尊重父母。他們在考慮問題時,只以自己的感受為前提,從不顧及父母心里怎么想。父母如果對他們的不聽話采取遷就,或聽之任之的做法,長此以往,孩子必將養(yǎng)成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性格,即把只考慮自己想法,不顧及他人感受的思維方式,并逐漸定格為一種習慣。這樣,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都是非常有害的。

  2、不聽話的孩子容易養(yǎng)成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質(zhì)

  如果一個孩子連父母的規(guī)勸、教導都聽不進去。那么,別人的意見他還能接受嗎?這樣長期下去,孩子就只會考慮自己的利益,凡事不想他人,養(yǎng)成自私自利的品質(zhì),從而成為孩子以后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礙。

  3、孩子不聽話會導致成績下降,學習滑坡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學習上刻苦用功,取得好的成績。大多數(shù)父母對孩子的教導,其重點都在學習上。不聽話的孩子對父母的良苦用心根本不放在心上,他們該看書時不看,該做作業(yè)時不做。只要一有機會,不是上網(wǎng),就是追星,根本不把學習當作正事。因此,大多數(shù)不聽話的孩子在學習都會成績下降,學習滑坡。

  4、孩子不聽話會導致結(jié)交不良伙伴

孩子與人交往,結(jié)識朋友,這是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行為。由于父母擔心孩子年齡小,經(jīng)驗少,不懂得良友與惡友的區(qū)別。往往都會告訴孩子應該交什么樣的明友。不該交什么樣的朋友。但不聽話的孩子往往并不理父母的這一套,他們只憑自己的感覺去交朋友,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導致其交上一些不好的朋友。而這些原本很好的孩子,往往正是因為交上了不好的朋友,才使自己誤入歧途后的。 

  父母們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消極一面,也應該看到孩子不聽話的積極一面。只有正確看待孩子的不聽話行為,父母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肩負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孩子不聽話,也有如下的積極一面:                 

  1、不聽話的孩子具有勇氣和意志力

  歐美很多國家對兒童教育的研究顯示,頑皮、好反抗、不聽話的小孩。往往最具堅強的意志力,由于有堅強的意志力,才更有堅定的立場,能以自己的判斷力決定事情。由于孩子反抗父母時,一定要具有勇氣,因此,這些孩子往往就具有一定的勇氣和意志力。                 

  德國心理學海瑟曾追蹤調(diào)查l00名具有強烈反抗意識及毫無反抗意識的孩童行為。追查至青年期,發(fā)現(xiàn)反抗力強的孩子有85%生長成意志堅強、深具判斷力的年輕人;沒有反抗意識的孩子發(fā)展成意志力強的只有24%,大多數(shù)為無判斷力而依賴他人生存的青年。

  2、不聽話的孩子往往具有創(chuàng)造性

  有時候孩子的不聽話行為,實際上是“出格”行為。而造成“出格”的原因是孩子的頭腦里沒有成人的那些條條框框。而思維的無拘無束和天馬行空,確實一個人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起點。

  有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而且愛撫地摸了摸孩子的頭,孩子高興極了。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么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么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后真的能培養(yǎng)出藍色的蘋果呢!

  外國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父母給孩子一點“不聽話度”就是對他們創(chuàng)造思維、創(chuàng)造欲望的保護。

  能夠適應將來激烈的社會競爭!                 

  總之,教育不聽話的孩子要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對孩子不聽話行為中的消極因素,堅決不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要保護其“不聽話”行為中的積極因素,不要強扭孩子,扼殺孩子的個性。正確看待孩子的不聽話行為,拿捏好“消極”與“積極”的管教分寸,就一定能夠促使不聽話的孩子變成聽話的好孩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1625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