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從誕生之日起,就備受尊崇。它便捷的操作方式和多得不計其數的應用程序,讓它突破了傳統(tǒng)電腦的束縛,并彰顯了大眾對它的定位——“幾乎任何人都可以隨手拿起即用”的數碼產品。對“任何人”當然也包括了一些小娃娃,記者身邊有很多3-5歲的娃娃更是無師自通地學會了自己打開桌面游戲,并煞有介事地過關斬將……這不是浮云,這是實實在在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現實。
從“湯姆貓”到“賽車游戲”,都招孩子愛
“會說話的湯姆貓”是App store中一款非常受小朋友歡迎的小游戲,這款游戲的主角湯姆是一只寵物貓,它可以在游戲者觸摸時做出各種反應,并用滑稽的聲音復述游戲者說的話,游戲者還可以撫摸它、用手指戳它、用拳頭打它,或者捉它的尾巴……雖然免費版本的程序非常簡單,要想玩得更多就需要掏錢購買,但是它仍然受到了很多家庭的好評。這款游戲對孩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2歲以上的孩子很容易被其吸引,并且也能很輕松就玩得順手。而在iPad版的App里,這樣的小游戲數不勝數。
吳女士的三歲的兒子就是這款小游戲的忠實擁躉,初次讓孩子接觸ipad是吳女士在開車途中無法忍受兒子的“一路騷擾”,只好臨時下載了這個小游戲轉移他的注意力,沒想到,200公里的旅途竟然從此順利度過。兒子一路上玩得不亦樂乎,不僅如此,兒子還“無師自通”地下載這個小插件中的其他幾個會說話會逗樂的卡通形象,其中一個居然還付了2.99美元的購買費!并且從那以后吳女士每天下班后,兒子都會對她皮包里的iPad虎視眈眈,并很快發(fā)展到對其他小游戲,尤其是賽車類的游戲格外感興趣,還央求吳女士夫婦下載了好幾款類似的小游戲。
過度迷戀萬一玩上癮,媽媽最擔心
吳女士最初并不反對孩子的這種好奇心和興趣,但是沒多久她還是開始限制兒子玩的次數,最近干脆把iPad藏了起來,讓小家伙就此死了心。吳女士表示,最初她覺得孩子對于高新數碼產品的好奇心是應該得到滿足的。但是很快她就開始擔心,孩子過于迷戀這種數碼產品中的游戲,會形成類似“網癮”的習慣,那就得不償失了。和吳女士一樣有相同觀點的網友也不在少數。
記者通過網絡調查顯示,很多媽媽都對3-6歲的孩子玩iPad游戲不太贊成,更多的是支持孩子們通過接觸自然的方式來增長見識,了解世界。網友“伊豆風味”說:“我覺得12歲以前,最好還是不要把世界局限在那一塊玻璃上,要和大自然更親近一些,多接觸真實的世界~偶爾接觸可以把iPad當成益智小游戲,一天玩?zhèn)幾局,有沒有iPad真的無所謂~”。網友“~豬寶寶~”表示,如果家長多花時間陪寶寶玩,我看就是給她iPad,她也只會玩一會。獲取知識的途徑又不是只有一種。網友“我是可愛的媽咪”也表示,還是讓寶寶多接觸大自然更好。
寓教于樂的小游戲,男性挺推崇
在網絡調查中記者還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和媽媽們的擔心與反對不同的是,一些爸爸對寶寶愛上這種風行的數碼產品還是持相對寬容的態(tài)度。網友“完美風暴”通過微博回應記者——iPad寓教于樂的一些產品還是不錯的,能調動兒童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習更加充滿趣味性。網友“黑色金屬”也表示,讓自己的孩子接觸新的東西,打開孩子的接觸面,蠻好的。
其實iPad流行,專為兒童開發(fā)的iPad應用也不少,不可否認的是科技始終在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記者搜索后發(fā)現,在App store中,專門為小朋友開發(fā)的幾款小游戲非常受歡迎,也很適合3-6歲的寶貝玩耍,例如《小魚學堂》、《森林朋友》、《動物捉迷藏大冒險》、《三維涂畫本》等寶寶使用起來很簡便,容易上手,樂趣無窮。不過,需要提醒爸爸媽媽們,讓寶寶玩游戲一定不能時間太久,玩累了休息會兒再繼續(xù),保護寶寶的眼睛最重要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1937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