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1歲多了,長得虎頭虎腦,人見人愛?墒驱R齊的媽媽最近卻為了一件事情而大傷腦筋:齊齊總不愿意和爸爸呆在一起。只要媽媽在,齊齊總會千方百計地跟著媽媽轉(zhuǎn);一家三口出游,齊齊也只愿意牽著媽媽的手。那么,如何能夠讓寶寶樂于和爸爸在一起,如何加深寶寶與爸爸的親密感情呢?今天凱茜就和媽媽們來討論這個話題。
“親媽媽”的偏好從何而來
陽陽的媽媽:陽陽快1歲了,最近變得特別不愛讓爸爸抱。爸爸做出想抱他的姿勢,他馬上就把頭扭開,如果爸爸硬要把他抱過去,他就哭鬧,撲回我的懷里。真是想不通,爸爸有那么討厭嗎?
盞盞的媽媽:盞盞的爸爸很忙,平時都要很晚回家,這樣一來,盞盞和爸爸基本就沒有什么相處的時間了。這是不是盞盞不喜歡和爸爸在一起的原因呢?
凱茜:兩位媽媽遇到的問題對很多媽媽來說都不陌生,因為大多數(shù)寶寶都有“親媽媽”的偏好,這使得爸爸站在一邊有力使不上,有時還會受到不小的心理打擊,久而久之與寶寶的距離越來越遠。那么,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首先,不可否認的一點,性別差異造成爸爸媽媽與寶寶親密程度的不同。相對來說,媽媽對寶寶的各種需求更為敏感,更能以溫柔的方式來回應他,這使得寶寶容易從媽媽那里獲得需求上的滿足。相反,爸爸容易忽略寶寶需求上的小細節(jié),使他感受不到所需的回應。
其次,寶寶與父母的親密情感需要雙方的互動才能不斷加強。當寶寶出現(xiàn)“親媽媽”的偏好后,他對爸爸的渴望與回應會明顯減少。而當爸爸親近寶寶的行為無法獲得寶寶的認可時,爸爸也可能減少這種行為,從而使得寶寶更無法感受到爸爸的親密,這樣,他們之間的距離也就會更遠。
盞盞的媽媽所說的時間問題也是爸爸和寶寶親密感缺乏的原因之一。人際交往本身就與雙方接觸的時間、頻率有很大關(guān)系,七八個月的寶寶對陌生人有很強的焦慮感。因此,加強互動是增強寶寶和爸爸親密關(guān)系不可缺少的手段。
另外,還有一類寶寶(雖然占少數(shù)),他們渴望獲得爸爸的關(guān)注,但卻認為爸爸并沒有把所有的關(guān)注都給他們。比如爸爸回到家先和媽媽打招呼,隨后才和寶寶打招呼,爸爸還不停地和媽媽講一些“聽不懂的話”(例如,說公司里的事情),卻不問問寶寶“新玩具好不好玩兒”。在這種情況下,寶寶會以拒絕和“敵對”的方式來表達對爸爸的不滿。如果爸爸沒有找到問題的關(guān)鍵,只會使情況越變越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1949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