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奴”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一個新詞匯,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為子女忙碌、為子女掙錢,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xiàn)的生活狀態(tài)。在我們身邊,很多家長都可以和“孩奴”這個詞對號入座。
孩子成家庭消費主力
林泉在武漢市的一家超市做收銀員,丈夫在一家單位開車,孩子今年才4歲。每個月,林泉和丈夫的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花在孩子身上。林泉和丈夫每月的收入共計3000余元。“除去孩子上幼兒園每個月幾百元的開銷,還得讓他學(xué)點什么呀,還有玩具啊、衣服啊,都得買好一點的……”林泉說,兒子學(xué)滾軸滑冰、繪畫;孩子最喜歡玩玩具車,幾乎每個星期都要添新玩具;孩子長得快,衣服也得買,還有零食什么的。林泉說,凡是給兒子買的東西,都會盡量挑最好的,他們不希望孩子在生活方面低人一等。就這樣,花在孩子身上的錢,每個月都會超過1500元。
本來月入就有限,孩子的花銷高了,林泉和丈夫平時過得特別節(jié)儉:中午吃的飯是前晚的剩菜飯,有了孩子后,兩人平時很少買衣服。只有這樣,每個月才能有點節(jié)余,而存下的錢都是為了給孩子將來讀書用。
為了孩子,今年30歲的林泉只有將美好的購物設(shè)想一一打消,埋頭為孩子打拼。
七成家長愿為孩子“犧牲”
一項對武昌秦園路學(xué)校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70%的家庭將月收入的一半花在孩子身上;家長們表示,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愛好是值得的;95%以上的家長表示,孩子左右著自己的喜怒哀樂。家長們表示,他們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害怕工作不穩(wěn)定,害怕收入減少,因為收入減少就意味著孩子學(xué)習(xí)和生活環(huán)境打折扣。
孩子就讀于武漢糧道街中學(xué)的甘女士稱,孩子上學(xué)7年以來,自己沒去過電影院,也沒有看過一部電視劇,甚至沒有完整地聽過一首流行歌曲。每天,她蓬頭垢面地圍著孩子打轉(zhuǎn),送孩子去補習(xí)班、跳舞,在等待的過程中,則匆匆地去買菜,盤算著下一頓讓孩子吃什么。
對“孩奴”稱謂看法不同
對于“孩奴”這樣的稱謂,不少家長并不抗拒,他們坦言,確實有這樣的意味,但他們同時表示,這種付出和犧牲是值得的,因為他們愛孩子,他們相信自己的付出和犧牲,將來孩子會用成績回報。一名家長說:“父母為子女全身心付出投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采訪中,也有家長不贊同“孩奴”的說法。湖北省電力公司的程工程師說,在他的記憶中,自己的父母并沒有為他犧牲太多,高考期間,父母忙得不著家,F(xiàn)在想起來,他很感激父母,因為父母的不包辦、不犧牲,給了他足夠的成長空間,讓他練就各種本領(lǐng),一步步從小村莊拼到了大都市。
如今,程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對孩子他無疑是愛的,但他表示自己絕對不當(dāng)“孩奴”。他會滿足孩子正常的需求,但不會因為孩子的額外需求,而放棄自己所有的愛好和興趣,“孩子做作業(yè)時,我在一旁伺待著,他肯定會瞧不起我;但如果這時我去看書,他也許會覺得我有追求。”
受訪的小學(xué)生都不喜歡“孩奴”這一稱謂,在他們看來,不希望父母為了他們淪為“奴”。就讀于東湖中學(xué)的曹同學(xué)說,如果父母為了他,放棄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甚至是娛樂活動,會讓他更有壓力。
專家:不如做“孩農(nóng)”
武漢大學(xué)心理特聘教授尹鄧安稱,現(xiàn)在的家庭多半是一個孩子,加之社會競爭的加劇,許多家長將自己的期望都寄托到了孩子的身上,給予孩子過多關(guān)愛,凡事都為孩子包辦代替。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忽略了自身的價值。尹鄧安說,現(xiàn)在的“孩奴”隊伍有擴(kuò)大的趨勢。
“做父母的要有一定的犧牲,但必須掌握好度。”尹鄧安說,當(dāng)父母淪為“孩奴”,就會過得非常辛苦,凡事包辦代替,這樣會滋生孩子的惰性,久而久之孩子的責(zé)任意識、自主能力會缺失,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反而缺乏競爭力。此外,家長追求自己理想、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過程,對孩子也是一種正面引導(dǎo)。
當(dāng)“孩奴”不如當(dāng)“孩農(nóng)”,尹鄧安說,孩子好比農(nóng)作物,家長要知道何時澆灌,何時放養(yǎng)。試想,農(nóng)民一整天圍著農(nóng)作物,不停地澆灌施肥,農(nóng)作物能長得好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52435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