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爸爸媽媽的手機就好了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父母學堂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手機成為了生活的必需品,我們似乎都中了神奇的咒語,一旦離開手機就人心惶惶,不知道應該做些什么。而手機在手的時候,隔上3、5分鐘就要刷個微博、微信,它成了我們樂趣的重要來源。以至于我們開始為古代的人擔憂和不值,沒有手機的時候,他們都是怎么生活的。!小編在此奉勸各位寶爸寶媽不妨聽聽孩子的心聲,因為我聽到他們在說“如果我是爸爸媽媽的手機就好了”!










搖小編提醒

根據(jù)調(diào)查顯示,全職陪伴的只占9.17%,75.92% 的人選擇工作日下班后時間及周末陪伴孩子。雖然現(xiàn)在80、90后的家長們都認同陪伴孩子的理念,但要小編在此想強調(diào)的是,陪同≠陪伴,只有有效的溝通,通過真正的、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來交流與溝通,才能傳遞給孩子愛、信任和安全感。而這份心靈陪伴傳遞給孩子的愛和信任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找一些親子游戲,和孩子一起娛樂,比如搭積木、涂顏色、做粘貼小手工都是不錯的選擇;而睡前閱讀、起床前的悄悄話、擁抱和愛心親親,都是高質(zhì)量的陪伴方式。

搖小編科普

隱性失陪:雖然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具體表現(xiàn):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長期隱形失陪的人群(尤其是兒童)容易出現(xiàn):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xiàn)象。

心靈陪伴:通過真正的、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來交流與溝通,傳遞給他人愛、信任和安全感;從而了解他人、關愛他人、相互信任。家庭的動力影響著孩子的發(fā)展,好的教育是一種家庭關系,體現(xiàn)在氛圍、親密模型和交流類型上,而不是教育上。假設父母總是貫徹好的教育思想而忘掉了給孩子帶來舒適、快樂、愉快的家庭氛圍和家庭關系色彩的話,那任何好的教育都是無效的。

別因為手機讓寶寶成為“留守兒童”,因為他們在說“爸爸媽媽,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54043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