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門學科或是一項技能的學習都離不開應用,不應用就等于白學?诓抛匀灰膊焕狻
告別幼兒時代,依依對外交往的空間逐漸擴大,人際交流的內(nèi)容也日趨復雜。我開始利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交際活動,來增加孩子與他人交流的機會。比如剛才提到的,帶她出去玩,由她來問路;帶她出去吃飯,由她點菜。還有,家里來了客人,讓她負責接待;鼓勵她參加各種集體活動;讓她上街購物,在購物的過程中學著砍價等等。
這些都是對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的過程。
談到砍價,依依在《玩過小學》一書中專門寫了自己學著砍價的過程。因為最初不懂得砍價的規(guī)則,買鋼筆的時候,阿姨說了10塊錢的賣價后,依依還價說“7元”。阿姨想了想,同意以7元的價格賣給她。可在依依看來,“砍價”還沒有結束,于是繼續(xù)“砍”:“那5元賣嗎?”阿姨大笑:“哪有講好價了,還繼續(xù)講的呢?”后來依依明白了,要一次性砍到位,不能“出爾反爾”。
于是,買洗衣粉的時候,3元一袋的洗衣粉,依依張嘴就問:“5毛錢賣嗎?”鬧得商店的店主以為依依不是去買洗衣粉,而是逗他玩的。就這樣摸索著,直到有人夸她很會砍價。這個過程讓依依學會了很多東西,比如如何和別人打交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應對等,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切實的鍛煉。
因為我有意識地培養(yǎng)依依和別人交往的能力,所以孩子可以自如地和他人交流,并在溝通中獨立解決問題。
在她5歲的時候,冬天里的一天,我?guī)コ匈I東西。超市門口有一個游樂場,依依提出自己在游樂場邊玩邊等我,讓我去超市內(nèi)購物。不知道過了多久,我在超市里正挑選著商品,突然聽到超市的廣播里在播尋人啟事:“東子先生,聽到廣播后請速到超市收銀臺處,您女兒在那里等您!”于是我快速趕到指定地點,果然看到依依在那里翹首等待。一問才知道,孩子在游樂場玩了一會兒,感覺很冷,就跑到超市里找我?墒钦伊税胩煲矝]有找到,孩子腦袋瓜一轉(zhuǎn),就跑到服務臺,對服務臺的阿姨說:“我找不到爸爸了,你能幫我嗎?”服務員問清了情況,就到廣播室發(fā)布了那條“尋人啟事”。
這件事足以體現(xiàn)依依與他人的溝通能力,也讓我們進一步意識到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會讓孩子受益無窮,所以此后我們更加重視對孩子這一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2005年夏天,我們初到煙臺安家,第二天依依就認識了樓上樓下幾個孩子。其中樓上比她大一歲的海蕓和樓下比她小一歲的琳琳,成了依依每天都要在一起玩的親密朋友。可是,由于三個孩子性格有別,所以每天在一起都會鬧出些不愉快,時常不是這個流著眼淚一個人轉(zhuǎn)身上樓,就是那個賭氣站在一邊黑著臉誰也不理。
若是海蕓和琳琳之間發(fā)生矛盾,這個時候依依就穿梭在兩個人之間,先勸這個再勸那個,直到把兩個人的手拉到一起,笑聲重新響起;如果是兩個孩子中的一個和依依有了不快,依依則在短時間內(nèi)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然后主動找對方:“我們談談好嗎?”是自己錯了,就主動向?qū)Ψ匠姓J錯誤;是對方錯了,則有理有據(jù)地點出來,委婉地批評完之后,再說:“我不怪你,我們還是好朋友。”大多時候,說到這里,對方已經(jīng)不好意思了,兩個人就言歸于好了。
有一段時間,依依和海蕓不知道因為什么鬧了別扭,兩個人誰也不肯主動找對方。僵持了好幾天,依依很傷心,對我說:“爸爸,你幫我去找海蕓談談好嗎?我不想一直這樣下去。”看著孩子一副悶悶不樂、心事重重的樣子,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一時沖動真想答應她,做一個調(diào)解員,從中調(diào)和這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但是我克制住了這一沖動,冷靜地對依依說:“孩子,爸爸相信你的口才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你去和海蕓談,一定比爸爸談得好。不信,你去試試。”
依依在我的鼓勵下,鼓足勇氣去找海蕓,不一會兩個孩子手拉手回了家,并且進了依依臥室,竊竊私語,一副親密無間的模樣……
依依就是這樣利用自己所學到的口才技能與他人交流、交往,由此贏得了很多小伙伴。
我和爸爸應邀到各地做演講報告。面對上千的成人聽眾,我站在臺前談笑風生,有板有眼。由于個子太小,夠不著話筒,我常常要站在凳子上。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我并不準備講稿,而且毫不怯場,輕松自如,有時還不忘“幽默”一把,引得臺下的那些“爸爸媽媽”們哈哈大笑。
每次報告結束后,都會有家長問我和爸爸這樣的問題:“依依這么小的年紀,面對這么大的場合,這么多的人,怎么就一點也不緊張呢?怎么就可以如此大方地當眾講話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老爸科學恰當?shù)囊龑Ш臀易约喝站锰扉L的練習啊。
口才的應用,課堂發(fā)言是最好的選項了。
發(fā)言———需要有能夠面對錯誤的勇氣和敢于挑戰(zhàn)問題的決心,還要有堅信自己能夠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但是大多數(shù)同學缺乏這種勇氣和決心,由此也錯失了很多良機。
很多同學不喜歡舉手發(fā)言,而是等老師點名叫起來回答問題,被叫到就自認倒霉,極不情愿地站起來回答,而沒被叫到,就在底下偷偷慶幸?墒嵌愕昧顺跻欢悴贿^十五呀!我猜不愿意舉手發(fā)言的同學們可能是:害怕答錯了老師的問題或是知道答案卻怕自己表述不清而在同學、老師面前丟臉,也有可能是不敢面對答錯后老師的面孔,以及老師嚴厲的批評。因此,上課時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這道題怎么答呀?”老師看著我們問,可是同學們沒有一個做出任何反應,而是像沒聽見一樣,繼續(xù)看書……
而我偏偏例外了。每次幾乎沒等老師把問題說完呢,我就搶先把手舉得老高,為的就是讓老師看到我,進而讓我來發(fā)言。
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中、高中,我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
不管成功還是失敗,發(fā)言都是一件讓我很喜歡的事情,因為不管對錯,你總是能聽見老師的點評;同時這也是口才最好的應用機會,由此還能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541543.html
相關閱讀: